30多萬次自媒體轉發 3000多件生活用品
漢網消息(記者 田鵬)1月23日,最后一批價值50000多元的物品長途跋涉從武漢送達恩施盛家壩鄉桅桿小學,300多小學生再次收到“暖冬新年”禮物——包括毛巾洗發水等日用品的“愛心大禮包”。至此,為期近一個月的“暖冬新年·手拉手圓夢行動”公益接力活動圓滿結束。
捐贈儀式現場
在23日舉行的“圓夢行動”捐贈儀式現場,三面環山的桅桿小學,不大的操場上陽光格外明媚。漢網、恩施新聞網、洪山物業協會、中國工商銀行等單位的愛心人士與學校老師一起,為孩子們分派毛巾、洗發水等日用品,孩子們興奮期盼又略帶羞澀的神情令人動容。四年級學生彭雪涵說:“叔叔阿姨們,我們一定會刻苦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您們的關愛。”該校老師林李說:“看著孩子們領取愛心大禮包時,能感受到來自山外的溫暖,社會的愛心,這比上多少次感恩教育課都有用。”
由漢網主導發起的本次“圓夢行動”,得到了湖北13個地市自媒體聯盟成員的熱烈響應,微公益、微愛心在成千上萬的自媒體號上連鎖傳遞,截至1月23日,活動信息在漢網論壇、自媒體聯盟成員微信公眾號及微博發布8100多條,活動話題轉發量超過30萬次。借助自媒體的責任和力量,桅桿小學和學生們的暖冬夢得以實現:學校冬季用水、學生洗澡、操場硬化、宿舍用品等諸多困難得到解決或落實;320名小學生獲贈帽子、手套、圍巾等各類生活用品3000多件。
本次為桅桿小學圓夢的公益活動中涌現了眾多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漢網網友"蓓樂小廚"在漢網論壇看到活動啟事的當天,就買了33套帽子圍巾和71雙手套,快遞給孩子們;媒體人李鋒先生一對一資助五年級學生陳軍,一月300元,半年一次支付1800元;湖北自媒體聯盟成員的恩施新聞網記者幾次往返學校,實地考察情況了解學生急需,為學生送去棉被等物資;中國工商銀行積極響應,送去保溫杯帽子等近萬元物資;洪山區房管局、洪山物業協會為本次活動專門募得資金3.7萬元,其中萬興武、熊道清、熊靖個人各捐助1000元。洪山區物業協會代表、漢網市民記者團團長“永福人生”表示:“希望新年孩子們收到這些禮物,過一個溫暖年。”
記者手記
走近山區貧困兒童 傾聽來自深山的渴望
1月23日上午,愛心車隊在恩施新聞網記者的陪同下,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了這所大山深處的小學--桅桿小學。眼前的景象讓記者內心充滿酸澀。除了學校的簡陋和艱苦,更讓他心疼的,是孩子!孩子們衣衫單薄,在操場上嬉笑追逐,臉上滿是童真的笑容。
桅桿小學建于1952年,是一所寄宿制小學,2008年納入明德希望項目學校,修建了明德教學樓,共三層。現有7個班級,320名學生中三分之二為留守生。學校居地海拔高,自然環境惡劣,三面環山,交通信息閉塞,百度或谷歌地圖都找不到,只有一條一車道的坑洼小路與外界溝通。教學設施還停留在九十年代仍沒更新換代,學生使用的桌椅十分破舊,有的桌面裂了,桌腿瘸了;十多個小孩共住一間十平米左右的屋子,雙層木架床,但衣物擺放有序,整潔干凈。
深冬時節,由于學校之前沒有開水房及設備,學生無法用熱水洗臉洗頭,只能用冷水,有時自來水管凍住,甚至無法洗漱,多數孩子手生凍瘡,腫脹裂口,讓人心疼。“第一次見到那么簡陋的學校和艱苦的孩子。”返程路上說起當日所見,網友“永福人生”依然眉頭緊鎖。
“我希望有一支護手霜。”“我想要一個文具盒!”“我想去城里看看”......記者問起孩子們的愿望時得到這樣回答,在城里人看來這些愿望再簡單不過了,而在他們眼里卻有些“奢侈”。
在去桅桿小學之前,記者只是通過其寫的信件了解林李老師其人,充滿了好奇,見面后通過簡短交流,她說放棄公務員崗位到這所小學支教,只為喜歡孩子們的簡單和純粹。
令人欣慰的是,在湖北自媒體聯盟、漢網、恩施新聞網等媒體的傳播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和企業伸出援手,為他們送去各種生活物資,實行長期對口幫扶,據林李老師介紹,通過這次活動截至目前已獲得4.2萬元現金資助,加上其它物資全部算下來已達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