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王嵐。 特派記者 任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3月7日訊(特派記者宋磊)“血液是寶貴的社會資源,無償獻血事業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形成合力。”全國人大代表、武漢血液中心主任王嵐建議,建立多方協作的無償獻血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滿足臨床血液需求的科學發展。
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體系逐步建立,無償獻血制度得到長足發展。近年來,在相關部門重視與支持下,武漢市無償獻血事業發展飛速,2018年,全市無償獻血量超過22.5萬人次,血液采集量穩中有升,血小板自愿無償捐獻量達全國第一。
但是,由于醫療技術發展、人口結構變化、二胎生育政策的放開等因素,目前,全國臨床用血需求量保持較高增長,供應和需求仍有缺口,季節性偏型性血液緊張時有發生。同時對于無償獻血全社會關注、參與程度還有提升空間,因此,無償獻血機制亟待優化。
王嵐指出,無償獻血事業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社會公益事業,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多方協作、采供血機構盡職盡責,社會組織和群眾的關注支持,比如,城市中獻血點的規劃布局,需要城市規劃、城管、公安等部門,以及商圈、企業、街道等給予支持與配合。“凝聚合力才能推動無償獻血事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