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自媒體及其他網絡寫手們猛攻一個“漂”字,各種有關“漂族”的文章在網上大行其道。有機構自稱針對“漂族”做了一份問卷調查,提了個“漂在遠方,還是回家買房?”的問題,得出一個‘漂一族’六成想返鄉置業的結論。類似文章還有“過半‘漂一族’青睞回家買套房”“超七成深漂族返鄉置業”等。
現在春節來臨,針對“漂族”的文章是將“漂”當成了很多年輕人的痛點,而且就是要制造“痛點”。
“漂”真的是悲情的嗎?文學上,“漂泊”是一個作家常寫常新的母題;哲學上也有“漂泊”這樣一個重要命題。說簡單點,自從進入現代市場體系之后,人就從他的家庭和家鄉分離出來,并被市場“最佳配置”到需要他的地方。
能夠到城里找份基本滿意的工作,已經是拜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賜。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仍然只有不到60%,還有五六億農村居民夢想跳農門,到“夢中天堂”城市來“漂泊”。經濟學研究通常認為,人口遷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相關。比如中國人口基本上是從落后地區向發達地區遷移,反過來,人口遷入城市,也是發展最快的地方。所謂“漂”,本質無非是人口遷移。
現在遠不是中國人厭惡自由、討厭“漂泊”的時候,從各地大建機場、高鐵、高速公路來看,中國人還是想到經濟發達的城市找工作、拿高薪、成家立業。不是有“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嗎?不是有無數“追尋詩和遠方”的內心表白嗎?政府建機場、高鐵、高速公路,是因為成千上萬的人想上路遠行,也正因為還有無數做夢的青春騷動著,中國的機場、高鐵、高速公路還遠未建完。這一切,都是為了將做夢的人送達夢想的遠方。
現在“漂”被吐槽,其實不是因為人們自由得過頭了,恰恰相反,可能是人們還不夠自由。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繁華城市是夢,他們可以上班,但無法安家。根源有兩個,一個是戶籍制度在一些地方還異常堅硬,一個是很多城市房價太高。現在一些文章故意戳“漂族”的痛點,因為長安米貴房貴居大不易。對于很多人來說,“漂”出去并不是非得返鄉不可,而是有在城里安居的可能。
長江日報評論員 楊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