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記者 權敬)“不管你在哪里,是災區前線,還是身處行進的機艙或列車中,不管是國內救援還是國際支援,只要病人有呼救,我們就有應答!”一聲聲莊嚴的誓詞擲地有聲。在12月12日舉行的“中國志愿醫生亮牌行動”媒體通氣會上,剛剛組建完成的中國志愿醫生救援隊亮相,他們將為公眾提供義診、扶貧、救災、援外等志愿服務。《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國志愿醫生組織已經招募到全國38個學科1191名醫生加入,并組織了277名醫生參與全國的15次志愿醫生行動。
“目前我們已經招募到了20名隊員,救援隊因為救援工作的緊急性,所以對參與志愿服務醫生的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中國志愿醫生救援隊隊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急診外科主任醫師李力卓表示。
據介紹,去年3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教授凌鋒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胡大一,發起成立了由醫療專家組成的中國志愿醫生團隊,通過“義診、扶貧、救災、援外”等方式,精準支援貧困地區醫療機構建設、救助弱勢病患群體、積極推動醫療援外工作。去年6月,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志愿者工作委員會與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北京凌鋒公益基金會聯合啟動了“中國志愿醫生行動”。截至目前,活動通過調研、解決、帶回、培訓、聯絡等醫療技術支持方式,與全國69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的縣醫院、中醫院、鄉村衛生院建立起了聯系,共舉行義診10279人次,建立工作站70個,培訓2000余名鄉村醫生。同時,通過與平安好醫生村醫APP團隊合作,對5000人次村醫進行遠程指導和技術培訓。
記者了解到,此前,國家衛健委發文支持,將中國志愿醫生團隊納入醫療扶貧隊伍。那么如何協調更多醫生參加志愿活動和日常工作的關系,讓更多醫生加入志愿服務呢?作為政協委員,凌鋒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過相關提案,希望國家衛健委在醫院管理中把做志愿醫生的時長和人數作為醫院評級或者評價醫院排名的一個標準。“這個意見已經被國家衛健委接受,醫管局今年已經開始對志愿醫生的行動進行評估,下一步我的建議是公立醫院要給志愿醫生服務時間,在國內每年要有3周服務時間,國外每年要有3個月。”凌鋒介紹道。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資源處副處長王莉莉代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對中國志愿醫生所做的具體工作和救死扶傷的精神表示了感謝。她表示,國家衛健委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積極聯系各有關部門,為志愿醫生公共場所亮牌做好協調工作。
中國醫師協會、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均對中國志愿醫生所做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希望通過不斷地培訓,中國志愿醫生可以在緊急救助方面做出有效的工作,弘揚醫生不取報酬、盡力幫助的精神和醫德醫風。同時囑托中國志愿醫生了解貧困地區的醫療需求,為廣大的患者、百姓做好服務工作。
中國志愿醫生救援隊、中國志愿醫生團隊部分代表在會上集體亮相并亮出中國志愿醫生徽章,這意味著,在義診、扶貧、救災、援外等方面又崛起一支專業隊伍,筑起我國志愿服務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