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記者 艾 捷)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直是我國就業工作的重點群體,這不僅關系到畢業生個人價值實現,也關系到眾多家庭的福祉。12月5日,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國家對家庭困難、殘疾等困難畢業生將提供就業方面的援助。
援助、幫扶困難畢業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一些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實名制就業服務。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服務窗口進行登記,將提供一對一提供服務。為了做實這項工作,人社系統和地方各級相關部門都積極聯系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把他們納入就業活動或就業準備活動當中來。對于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人社部還提供就業援助和就業幫扶。
另外,《意見》中還顯示,2019年1月1日起,將就業見習補貼范圍由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擴展至16—24歲失業青年;組織失業青年參加3—12個月的就業見習,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并適當提高補貼標準。
張義珍介紹說,從目前情況看,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目前存在的矛盾,主要是畢業生技能水平與用人單位需求存在不一致,使得個別高校畢業生在尋找工作時面臨較大壓力。但從整個就業市場求人倍率看,就業崗位數大于求職人數,高校畢業生將有比較多的崗位選擇。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為使更多畢業生找到心儀工作,人社部和相關部門狠抓政策落實和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促進畢業生到基層城鄉、到中小企業就業,同時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持續開展“助夢未來·與你同行”主題宣傳活動,運用各種手段集中向高校畢業生推送、宣傳和落實相關政策。
打好就業服務新政組合拳
據悉,根據高校畢業生多元化的就業需求,人社部分類確定了就業創業服務清單,將組織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就業服務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等專項活動,推廣使用高校畢業生精準招聘平臺,促進供需精準匹配。
近期,人社部還專門針對“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高校畢業生,組織央企和其他用人單位集中推送崗位、開展宣傳。后續還會開展一系列服務活動,為高校畢業生尋找工作提供更多信息、提供更多服務。
為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國務院就業新政策“組合拳”中,推行“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重點為沒有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崗位,組織參加就業見習活動。而且這個見習計劃,不僅僅是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對于16到24歲的失業青年,也將提供就業見習崗位。
張義珍表示,下一步,還將圍繞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積極完善政策,強化服務,暢通渠道,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的就業。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中還提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的重點舉措中,為支持企業穩定發展,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其中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的,可加大返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