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網消息(記者 冷靖華)2018年12月1日,是恒大集團結對幫扶畢節市三周年。三年前的隆冬,恒大扶貧鐵軍挺進烏蒙山區。如今,繼畢節市黔西縣之后,恒大集團在大方縣先后投入30億元,將為大方縣徹底摘掉“貧困帽”,實現今年底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的目標。

恒大在畢節援建的蔬菜產業基地
2108位恒大人畢節奮戰1096個日夜
90后的恒大姑娘冷月,已經在扶貧行動中堅守了快半年。她原本是恒大集團深圳公司的一名行政人員,為了參與脫貧行動,今年3月她主動來到畢節市織金縣,投入扶貧工作。
每天,走上十多公里路,挨家挨戶走入織金縣各村的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就是她日常的工作。一件工作服,臟到不能穿了就趁著天晴太陽好,洗了曬干繼續穿;剛買的嶄新旅游鞋,一個月往山里跑幾次,鞋底穿爛是常事。
“和我一樣的恒大人還有很多,大家被分配到各縣駐守,摸情況、建章冊!”從2015年12月,恒大集團走進貴州畢節市開始扶貧行動,三年來,2108位來自五湖四海的恒大人,拋家離親1096個日日夜夜奮戰在精準扶貧脫困的最艱難戰場。
冷月說,畢節山大溝深,貧困村寨多分布在山林之中,磨破鞋、夜難歸,甚至遭遇爆胎和翻車,“五加二”“白加黑”工作,都是常態。
“有位已經來了三年的同事告訴我們,他剛來的時候,路還沒修好,很多地方車到不了,只能靠腳走,一走就是幾個小時、幾十公里的山路,崎嶇難行。”冷月說,雖然工作很艱難,但到了貧困戶家中一看,就堅定了繼續走下去的決心。“他們真是窮,很多人家里連水也用不上,全家就靠屋頂積攢的雨水,鍋里燉著白菜煮飯,一家人就這么圍著香噴噴地吃。”
“每一批到畢節的人都吃了好多苦,但看到鄉親們幸福的笑臉,大家都覺得很值!”冷月最后感慨說,經過恒大人長久的摸底走訪,他們集成一套精準的大數據扶貧系統:貴州烏蒙山區的電子地圖上布滿星羅棋布的小圖標,每一個貧困戶的信息都詳盡記錄,動態變化。看著自己統計的貧困戶喜洋洋地住進了古典大氣的奢香古鎮,“真的打心眼里替他們高興!”
“供產銷”一體化產業扶貧顯成效
盡管冬天寒風凌冽,蔬菜棚里正忙得熱火朝天的貧困村民臉上卻洋溢著滿滿的笑意。12月4日,記者來到恒大援建的馬場鎮大陌村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放眼望去1062個大棚、三個大型肉牛育種場整齊排列。這里,正在配建冷庫和30萬平米蔬菜育苗中心。
今年56歲的大營村人韓明會告訴記者,因老公常年生病臥床,自己家很窮,兩個孩子讀完小學已供不起,只能輟學在家。自己40歲開始在外打工,可一年只賺了1000多元,僅夠家里勉強度日。但今年來產業園工作后,每個月都能拿到2000多元工資,年底還能拿到1800元的大棚分紅,“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恒大馬場鎮扶貧分部負責人李誠介紹,產業園是2017年9月正式建設,今年已投入使用。1000多個大棚,正好對馬場鎮1000多戶貧困戶實現全覆蓋。根據馬場鎮山上氣候條件,大棚里主要種植高山寒涼蔬菜,如西紅柿、黃瓜、西葫蘆、白菜等,與貴州市菜場蔬菜錯季上市,非常受歡迎。
而在恒大援建的織金縣大陌純種安格斯牛第一育種場,記者看到,眼下700多頭純種安格斯牛已進入孕期,到明年就會有700多頭小牛犢出生,育種場將會容納1400多頭牛。“明年這個時候,我就能拿到我家分配的兩頭牛的分紅了,有3200元呢!”正在育種場工作的臺子村貧困村民劉永群說,如果全勤自己一個月就有2800元工資,加上年底分紅,很快就能脫離貧困了。
在畢節,恒大下大力氣做的是產業扶貧。針對烏蒙山區獨特的生態、氣候,恒大投入57億元,幫助畢節打造我國西南地區的兩大基地——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并引進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
據了解,目前恒大集團在畢節市共援建6萬棟蔬菜大棚,40萬畝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幫助畢節引調并繁育10萬頭安格斯和西門塔爾優質母牛,建設10萬頭飼養規模的養殖基地,50萬畝高產優質飼草料基地;還幫助畢節建設25萬畝經果林基地,25萬畝中藥材基地。
“扶貧尚未成功,我們還需努力”恒大姑娘冷月說,與越來越多來到這的恒大人一樣,自己還將在畢節堅守,為到2020年底幫扶全市1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繼續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