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曾經的中國社交網絡鼻祖人人公司宣布,以2000萬美元現金對價將人人網社交平臺業務全部資產出售給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此消息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酸楚之余,還有網友擔心,上傳的照片以后還能找到嗎?會不會把我們的數據也賣了?目前,人人網的“前東家”和“現東家”,都沒有直接回應這些問題。
人人網一度估值超過千億,今天黯然落幕,真可謂“其勃也興焉,其亡也忽焉”。它的離場,似乎并沒有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我們還有微信和QQ。但是,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哪一天微信和QQ都關停了,會發生什么呢?
今天,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深度融入了互聯網,從購物消費、娛樂休閑到信息獲取、人際交流,享受便利的同時,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也不斷加深。越來越多人患上了“手機依賴癥”。有人說,一機在手,天下都有。反過來,沒有手機,我們會遭受極大的不便,會產生很強的不安全感。包括手機、微信等在內的互聯網產品,不再是我們可以隨時更換和丟棄的工具,更像是“日用不覺,失之難存”的“必需品”。
在眾多互聯網產品中,社交產品又是最為特殊的一種。社交產品不止承擔溝通交流的功能,還承載了用戶的情感和回憶。用戶上傳的大量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數據,不僅僅是由0和1組成的冰冷字節,還是每個人的年華和成長。正如在微信上,我們發的不是朋友圈,更是生活的點滴美好。一旦提供數據存儲的互聯網企業關停時,這些數據就像被沖進了汪洋大海,杳然無蹤,隨之消散的還有難忘的記憶。這在情感上是很難接受的。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互聯網生活”,背后仰仗的是企業。企業是做經營的,追求利潤,有盈虧、兼并或者倒閉。工業時代,“百年老店”的倒閉我們已不陌生,但互聯網不過是近二十年才興起的,這個行業方興未艾,是朝陽產業,互聯網巨頭企業的倒掉,將直接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我們還不曾有心理準備。
任何企業都有生命周期,互聯網企業也是如此,而且更新換代的速度更快。不難想見的是,未來會有大量互聯網產品,像人人網這樣悄然落幕。應該如何提前準備,以應對這些猝不及防的變化,值得每一個人、每一個互聯網企業思考。
□ 長江日報評論員 華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