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塑料世界的解決之道丨報告推薦

塑料的好處是不可否認的。這種材料很便宜,很輕,很容易制作。正是這些特質促使塑料生產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持續繁榮。預計全球塑料生產在未來10到15年里還將保持持續的增長,如果保持目前這種只有小部分能夠被回收的現狀,每年將有大約有130萬噸的塑料泄漏到海洋中,損害生物多樣性、經濟以及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世界迫切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制造、使用和管理塑料的方式。報告闡述關于我們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想法,探索替代材料的潛力,并闡明了前政府立法減少一次性塑料使用的有效性,希望討論一種通向沒有塑料污染的世界的可能路徑。
最終,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環境災難之一,將要求各國政府進行監管、企業創新和個人行動。

政府能做什么?
全球塑料產量正在迅速增長。到2030年,世界每年可生產6.19億噸塑料。禁塑令經過適當的規劃和實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塑料的過度使用。但是,即使這些禁令得到了有效的實施也是不夠的。為了減少我們產生的塑料垃圾量,政府必須制定強有力的政策,推動循環的塑料設計和生產模式,使塑料垃圾被視為一種資源。政府需要改善廢物管理系統,并引入財政激勵措施,以改變消費者、零售商和制造商的習慣。他們必須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研究和開發替代材料,提高消費者的意識,資助創新,確保塑料制品的標簽正確,并仔細權衡可能的解決方案。各國政府在尋求解決危機的過程中,必須讓各利益攸關方都參與決策過程。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塑料浪潮,我們迫切需要強有力的政府領導和干預。
全球已經有超過60個國家出臺了抑制塑料污染的政策。各國政府采取的戰略可分為四大類:對消費者征稅;與零售商簽訂自愿協議;全面禁令;禁令和征稅聯合運用。結果也是好壞參半。
在報告中沒能體現出影響力的國家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1)缺乏執行力,(2)缺乏可負擔的替代方案。后者導致了走私和塑料袋黑市的興起,或者是使用更厚的塑料袋,而這些塑料袋并沒有被禁令所覆蓋。這在某些情況下反而增加了環境問題。為了應對這類問題,聯合國環境署基于60個國家的經驗制定了一個10步路線圖,供各國政府在尋求采取類似措施或改善現有措施時使用。
以最嚴峻的一次性塑料問題為目標
確定最佳的行動方案
評估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潛在影響
確定利益相關群體并吸引其共同參與
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
提出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替代方案
為整個行業提供相應的激勵措施
利用一次性塑料稅收將公共利益最大化
確保明確的責任分配,有效地執行措施
監測實施情況并及時調整

企業能做什么?
我們的塑料問題亦是設計問題,塑料的制造、分銷、消費和貿易體系需要改變。計劃性報廢的線性模型中,項目被設計成在使用后立即被丟棄,而制造商應該為其產品的生命周期負責,其中轉向了更循環的設計和生產模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應該得到獎勵。
在創新方面,首要目標應該是減少社會對不必要的塑料使用的依賴,尤其是那些由化石燃料來源制造的塑料。目前,傳統塑料制品對資源的利用是低效的,廢棄塑料的最終解決方案也不完善。換句話說,當前的塑料經濟是不可持續的。
塑料回收是減少塑料泄漏到環境中的一種有效途徑。但是,如果產品設計不當,回收的有效性就會受到損害。塑料聚合物中添加的化學物質、混合材料制成的產品和食品包裝上的食品垃圾,使得回收變得困難和昂貴,并導致大量微塑料進入環境中。此外,食品和產品往往過度包裝,甚至使用難以回收的材料。塑料制品還必須盡可能耐用,以增加可重復使用的次數。制造商和零售商也有責任告知消費者產品的塑料成分和有害添加劑,以及其可回收性、可修復性和可組合性,幫助消費者在購買塑料產品時做出明智的選擇。
塑料制品既便宜又方便,但不能掩蓋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危害。許多產品不需要用塑料做。現有技術或新興技術也在尋求擺脫對傳統塑料依賴的方法。但是塑料的替代品很少受到關注,特別是對于像包裝這樣的短命塑料。聯合國環境署對目前最具前景的一些材料進行了研究,塑料替代品可以分為三大類:
天然聚合物
生物質、可降解的合成生物聚合物
可重復使用的、耐用的、非塑料的材料

我們能做什么?
個人正在越來越多地行使他們作為消費者的權力:拒絕塑料吸管和餐具、清理海灘和海岸線,并在購物時重新考慮自己的購物習慣。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得足夠多,零售商將很快得到信息,并要求供應商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
消費者不僅必須是行動者,還必須是推動行為改變的驅動因素。
個人必須通過要求可持續的產品和建立合理的消費習慣來扮演消費者和知情公民的角色。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使用和處理塑料的方式。
在“如果不能重復使用,拒絕它”的原則指導下,我們通過以下幾點來減少塑料垃圾,并向企業和制造商施壓,要求他們設計更好的產品。
分類的廢物回收
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杯子等物品
避免購買包裝好的產品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要求食品快遞公司不使用塑料餐具
選擇可重復使用的食品和飲料容器
因地制宜的選擇可以減少塑料足跡
升級自己正在用的塑料制品
購買之前檢查產品的可回收性
了解更多塑料的替代品
教育朋友和家人關于塑料的危機
鼓勵當地學校為學生進行“塑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