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社團分支機構下面違規再設機構、“小頭戴大帽子”的亂象,正在受到職能部門的重視。日前,國家民政部對2017年以來民政部處理的5家社會團體分支機構管理違規案例,進行了通報批評。
以中國蕭軍研究會來說,顧名思義,本身就是以研究作家蕭軍為宗旨的民間組織。國家明文規定:“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不得以各類法人組織的名稱命名,不得在名稱中使用‘中國’‘中華’‘全國’‘國家’等字樣”,中國蕭軍研究會卻自說自話地設立了一堆違規的機構:“中國國家工美協會”“中國好京劇企業家聯合會”“中華彭祖文化研究促進會”“中華道醫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本是一個歷史研究的社團,旗下設有“兩彈一星歷史研究分會”,它卻違反國家規定,在分會下面又設立了分支機構——所謂的“兩彈一星軍民融合專業委員會”,然后頂著這頂閃閃發光的“軍民融合”的帽子到處打秋風。
一些有資質的社團,挖空心思去分設一些和社團章程八竿子打不著的“委員會”,就是變著法子,把正規的招牌變成跨界撈錢的買賣。“國史學會”跨界去搞“軍民融合”,“蕭軍研究會”去搞工藝美術、京劇、彭祖、道醫??傊罱裁磥礤X最快,就直接掛上什么委員會,軍民融合、養生、互聯網金融、擔保……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的“小頭戴大帽子”,違規地掛上了“中國”“中華”的頭銜。
這些“節外生枝”的社團的生財之道,無非是收會員費、搞講座、搞排名,到各地招搖撞騙,打秋風,撈外快,銅臭味兒十足,山寨氣息撲鼻。而這一切是以損害國家的信用作為代價的。
你說它們不是山寨的吧?機構本身就沒有在民政部做登記。你說它們是吧?總會還都是有資質的社團組織。
“山寨社團”狐假虎威,嚴重敗壞政府的公信力,成了過街老鼠。之前民政部已經公布了13批“山寨社團”名單,把它們釘在了恥辱柱上。這些在境外登記或者根本就沒有登記的“山寨社團”應該打,一些有資質的社團“自我山寨化”,亂發官帽子,為了撈錢成立各色各樣的“委員會”“協會”,同樣應該打。
這些“有背景的妖精”欺騙性更強,社會危害性更大,打擊的難度也更大。這次國家民政部公布的5家社團,是2017年已經經過處理的,但是,個別已經被點名的違規分支機構前不久仍然作為一些政府的座上賓,出現在地方新聞當中。
打擊“山寨社團”不容放松,打擊正規社團的“自我山寨化”更應該得到重視,因為后者是權力的腐敗。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