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湖北省紅十字會與湖北省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聯合舉辦的“因愛不凡•朗讀者”紅十字故事匯大型公益活動在省圖書館長江廳舉行。當天,10位紅十字捐贈者、捐獻者(家屬)、志愿者、慈善企業、紅十字專職工作人員以及媒體人代表相繼登臺,深情回顧與紅十字的點點滴滴,講述各自深刻銘記的愛心故事。
飄揚的紅十字
無聲的善舉,因奉獻而動人;平凡的生命,因博愛而不凡。是他們點點滴滴的善舉和奉獻,讓紅十字的旗幟,扎根在了最基層,也飄揚在了社會大眾的心里。

鄂州心泉志愿服務隊創始人王勇
42歲的王勇原是鄂鋼的一名普通工人,2013年因工傷,造成肢體三級殘疾,一直康復理療。在養傷時他得到了紅十字志愿者的幫助,身體康復后他也開始不斷地做些樂善施德的好事。2016年,他主動加入紅十字會志愿者服務隊,只要聽說誰有困難,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為了更好的開展活動,他組建了紅十字心泉志愿服務隊,成立了“愛您·老人”這一公益活動品牌,在每月20日前往養老院開展主題為“愛您·老人”的敬老、愛老、助老活動。在王勇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熱心公益、無私奉獻、關愛他人。近年來,紅十字心泉志愿服務隊在各個社區共開展服務活動85場次,組織物資及善款15000元左右。他說:“作為全省12萬名紅十字志愿者的一員,我不僅要做好志愿服務,還要在人群中傳遞善念的火花,感染更多人用行動來傳遞紅十字精神。”

黃石市自救互救社指導老師胡敏

黃石市自救互救社負責人景雯
意外發生,第一時間通過科學方法進行救護,往往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在黃石,由湖北理工學院醫學院學生組成的“醫+公社自救互救分社”,三年多來,走進機關大院、社區鄉村,把專業的救護知識傳遞給每一個人,讓愛“救”在身邊。每個月,自救互救社都會在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從不間斷。自救互救社負責人景雯說:“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我希望在我們的帶動下,當身邊有人發生意外時不會手足無措,而是第一時間該知道采取哪些措施去應對,從而挽救一個人的生命。”目前,黃石已形成由專業老師在高校進行課堂指導,自救互救社社員走入社會開展培訓的立體救護知識培訓網絡。僅今年1到6月,全市開展自救互救培訓達2000余人次。

宜昌市港務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耿燕
耿艷是宜昌市港務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在省、市紅十字會的支持下,由港務社區實施創立的博愛家園以宣傳為主導,以活動顯特色,以服務聚民心,自成立一年來,社區開設了有晚霞食堂,圖書閱覽室,健康小屋等。為社區近千名65歲以上老人,解決了相關問題。依托紅十字會的支持,博愛家園還建立了圖書閱覽室,康復室,應急救護培訓室,健康小屋,家庭醫生等。為居民提供血糖血壓免費測量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保障。去年伊始,省紅十字會在全省建立了600個社區紅十字服務站,港務社區便是其中之一。她說:“我們要把博愛的精神傳遞到我們每個居民的家中。我們希望這些活動,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能夠有更多人,有博愛奉獻的精神,幫助那些弱勢群體。”
生命因愛不凡
生命的平凡與不凡,不取決于你是誰,而取決于你做了什么。在紅十字會的平臺上,就有無數平凡的生命,通過踐行“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讓人生擁有了不平凡的意義。

咸寧市赤壁紅十字會秘書長鄧敏
鄧敏是咸寧市赤壁紅十字會的秘書長,自2007年她調入赤壁市紅十字會,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在同一個崗位上默默專注,激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忙碌的身影,平凡而又非凡;耐心細致,不厭其煩。平日里,鄧敏喜歡閱讀,寫作,在全國及省市紅會系統里經常會寫一些報道。然而,這些年里,她卻沒有為自己留下任何記錄。她說:“我僅僅只是每個活動的組織者、發起者。我更需要社會愛心企業家,愛心組織的幫助,才能把紅會工作做好。我想,是紅十字的精神鼓舞著我,增強了我服務社會的意念,讓我專注于我的崗位,把紅會工作做細,做好。”

“魔豆媽媽”黃銀華
“魔豆媽媽”黃銀華是武漢陽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13歲時,她被診斷出患有血源性骨髓炎,從此與輪椅和雙拐作伴。但是不向命運屈服的她,毅然決然從鄂州來到武漢,從露天裁縫鋪做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經過十余年的打拼,她擁有了自己的事業,成為武漢殘疾人中的創業明星。而她的成功,也得益于魔豆愛心工程。10年前,中國紅十字會聯合淘寶網啟動“魔豆愛心工程”。這個公益項目,讓身處困境但自強不息的母親們,從此獲得創業資金、硬件及系統性培訓,通過電商創業,實現夢想。黃銀華正是“魔豆”項目的第一批受益者。今年6月,淘寶網“魔豆媽媽”湖北省魔豆花開電商創就業扶持工程在武漢啟動,上千名困難媽媽和殘疾人,在黃銀華創辦的武漢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里,接受免費的創業培訓。她說:“殘疾人創業并不難,只要找到對的方法,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一樣可以成功。”

輪椅上的“獻血大王”汪炎平
汪炎平是孝感市漢川市獻血志愿服務隊隊長,漢川分水鎮雞公洲村獻血村帶頭人。從雞公洲村到鎮上,從鎮上到漢川,從漢川到孝感,近80多公里的獻血之路,汪炎平一“走”就是11年。十年來,汪炎平獻血89次,其中全血6次,成分血83次,累計獻血量近8萬毫升,相當于17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他連續四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還帶動本村和鄰村的300多人,加入了無償獻血的隊伍,而他的摩托車里常年放著宣傳資料。去年年底,汪炎平因為意外摔傷導致高位截癱,全國各地的好心人紛紛捐款捐物予以幫助。他說:“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的生命,所以,我一定要堅強,用我以后的行動,來報答他們,繼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奉獻譜寫大愛
在省紅十字會開展的人道救助中,白血病患者一直就是備受關注的群體。今年,省紅十字會依托“小天使基金”和“天使陽光基金”資助了白血病、先心病患兒235人,資助金額710萬元。不僅如此,還有很多紅十字志愿者和愛心力量,也在共同挽留白血病患兒的生命。

左二宜昌市一醫院護士、骨髓捐獻者黃璐,右一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章晟
32歲的黃璐是宜昌市一醫院消化內科女護士。早在2007年,黃璐聽說捐獻造血干細胞也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便填報了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申請,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后來,黃璐大學畢業,結婚生子,她早已將此事淡忘了。直到今年6月1日,黃璐接到宜昌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北京有一名白血病患兒與她的骨髓配型成功,黃璐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為了十年前的一份約定,她毅然赴京捐髓。她說:“作為母親,我明白孩子對于一個家庭的意義;作為醫護人員,沒有誰比我更了解患者家庭的無助和痛苦。而我只不過和千千萬萬醫護人員、和全省近10萬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一樣,盡一切可能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即便我知道捐了骨髓也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成功,我也要嘗試。我相信這種善念是能夠在生命的延續中傳遞的。”

燚公益愛心團體創始人駱盼斌
大學畢業后,駱盼斌成為了上海錢旺集團公益項目部的負責人,也結識了很多有公益情懷卻不知如何施展的企業家,于是,他主動成為了企業家與湖北省紅十字基金會之間的橋梁,累計對接了超過1千萬元的善款和物質,用于開展白血病患兒救助、先天性神經疾病患兒救助、聽障患兒救助等項目。他創辦的燚公益自成立開始,已經幫扶近千名失智老人及留守兒童,在半個中國留下愛的足跡。今年,燚公益將和湖北省紅十字基金會合作,向山區的孩子們捐贈一萬個助學箱,用遙遠的善意,給他們走出大山的力量。他說:“只有你加入到這種事業當中,你才能體驗,它是另外一種收獲,它的幸福感可能會讓你爆棚,我希望大家都能夠跟我一樣,加入到紅十字會的愛心事業中來,我們一起去擦亮更多孩子的眼睛。”
感恩照亮未來
感恩,是迎向生活的一種姿勢。懂得感恩的人,能夠把真誠的回報提純成進取的力量,照亮未來。

天佑媽媽周小會
周小會是兩位男孩的母親。2014年秋,她的小兒子陳天佑剛滿月即被確診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導致嚴重心力衰竭,心臟移植是唯一救命的方法。2014年12月,一名因煤氣中毒腦死亡的4歲男孩捐出了寶貴的心臟。在武漢協和醫院,小天佑成功實施換心手術。三個月大的小天佑成了亞洲年齡最小、體重最輕的“換心人”。如今,小天佑已滿三歲,除了每天要喝一些抗排斥反應的藥外,跟健康孩子無異。周小會說。“我想為他們寫首歌,感謝社會各方面的幫助和關愛,同時,也鼓勵那些和自己有相同經歷的父母永不放棄。”2017年10月,由周小會作詞、極度音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作曲的感恩歌曲《永不放棄》正式發布。

湖北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記者楊帆
2016年底,湖北省紅十字會《博愛荊楚》專欄節目誕生,每周日晚準時播出,成為全省紅十字會工作的又一個宣傳輿論陣地。而在每一個紅十字故事采訪的現場,總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湖北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的記者楊帆。一年多的陪伴與見證,全省20多個地點,超過2000分鐘的素材,凝結成了50多期節目。當看到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企業家、公益團體加入紅十字的事業中來,能以媒體人的身份助力公益,也讓她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她說:“《博愛荊楚》專欄節目不是紅十字會的功勞簿,而是向所有奉獻者致敬的紀念冊。我見證和記錄了這么多溫暖人心的現場,是希望每一次善舉都能被銘記,同時讓很多想參與公益的社會人士,得知紅十字會這個平臺,更讓那些目前還處在黑暗中的人相信,希望的光芒終究有一天也能照到他們。”

領導與所有講述人合影
這些感人的紅十字故事,是我省紅十字工作推進過程中,無數溫暖現場的縮影,是全省紅十字人的典型代表。
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技廳廳長郭躍進,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姚中凱,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肖安民,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賀方紅,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宋悅明,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張欽,省委宣傳部副巡視員榮罕君,省委政法委副巡視員郭睿,湖北廣播電視臺紀委書記賴云峰,省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葛昌永,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秘書長李榮,省紅十字會副巡視員鄧紅等出席活動。
省文化廳、省直機關工委、省文明辦、省總工會、湖北廣播電視臺、馬應龍藥業集團、人福藥業、海山金谷物業、武漢總醫院等單位,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紅十字會、志愿者代表、社區群眾,湖北日報、荊楚網、中國日報、今日頭條、湖北畫報等媒體共300余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