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難免流血,一旦出血量較大時,病人就需要輸血,血源來自志愿者的無償獻血。但現在,外科手術倡導“無血醫療”,即在術前、術中及術后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減少出血,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患者的異體輸血。
最近,11歲的小女孩秀秀(化名)在浙大兒院接受了脊柱側彎矯正術,終于能夠“挺直腰板”生活了。而這臺手術,正是一臺“無血”外科手術,醫生采用了“自體血采集回輸”技術,大大減少了異體輸血量。
據悉,到目前為止,浙大兒院已完成這樣的“無血”外科手術4500例,節約了6700余位志愿者的獻血量。
脊柱側彎手術 輸血量降至最低
秀秀從小患有特發性脊柱側凸,雙肩一高一低,背部彎曲變形,肢體傾斜嚴重,行走姿勢怪異,這使她根本無法挺直腰板正常地行走。十幾歲正是小女孩花一樣的年紀,她卻深受疾病困擾,性格內向、自卑。
針對秀秀的病情,浙大兒院湖濱院區骨科葉文松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進行了周密的討論。醫生們發現,秀秀身上的切口范圍將囊括第三胸椎到第三腰椎,創面大,預計術中出血多。
按照以往傳統的手術方法,采用異體血輸血至少需要備血6000ml,這將是一個龐大的輸血量;按照最新的“無血”外科手術的方案,預計也要準備1500ml異體血。
于是,醫生們討論決定此次手術采用“自體血回輸”技術,嚴格控制好她在術中所需的血量,盡可能減少異體血輸入量。
手術中,秀秀的血液從手術切口一流出來就被吸進“回收血”血液袋里,然后送入自體血回收機。通過回收機凈化、離心之后再灌入“待用血”血袋。當患兒需要用血時,這些被處理過的“回收血”重新輸回患兒體內,最大程度減少血液流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經過5個小時的努力,秀秀的手術成功完成了。此次手術輸血量為700ml,其中自體血回輸300ml,有效地減少了秀秀自體血的損耗量。
葉文松副主任醫師說,自體血回輸技術對兒童脊柱手術,特別是術中有可能發生大出血的患兒無疑是最堅強的后盾,有利于兒童脊柱側彎病人康復,又極大節約了血源,也減少了患兒的醫療費用。
自體血采集回輸 是緩解“血荒”的好辦法
目前,秀秀的康復狀況令人滿意,手術后的她雙肩等高,雙背對稱,肢體傾斜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浙大兒院體外循環及體外生命支持科林茹主任醫師介紹,我們平常所說的輸血分為異體輸血和自體輸血,隨著各大醫院手術量的大量增加,各大醫院出現了用血緊張的情況。
開展自體血采集回輸技術是緩解“血荒”非常好的方法,它不僅能避免因異體輸血而引起的差錯事故,同時還可避免異體輸血的異樣不良反應,比如感染、過敏、免疫抑制和肺損傷等的風險。
浙大兒院院長舒強教授告訴記者,目前浙大兒院各外科專業都做到了“無血”外科手術,一方面是進行微創手術,手術創口小,患兒傷口損耗血液極少;另一方面,對于無法實行微創手術的患兒采取“無血”外科手術,力爭不輸異體血,或是少輸異體血。
他說,“通過 自體血采集回輸 技術,患兒避免了輸血風險,術后恢復更快,住院時間減少了,治療費用也大大下降。為了患兒的利益,浙大兒院會繼續開展這項技術,并逐漸推廣給國內小兒外科同行,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本報記者 張冰清 本報通訊員 王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