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國倩
通訊員 龔箭 黨波濤
12月6日,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研究團隊在湖北宜昌正式發布《2024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旅游業正在繁榮發展新周期,湖北位列省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第一梯隊,而武漢近三年一直穩居副省級城市旅游業綜合競爭力前三甲,這主要得益于旺盛的旅游需求和高質量的旅游吸引物。
據了解,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華中師范大學)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編制并出版《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其研究成果已成為中國旅游學界和業界公認的重要參考。今年是《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發布的第13年。本次發布會由湖北三峽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宜昌交運長江游輪有限公司、宜昌富力皇冠假日酒店承辦,湖北區域旅游研究院、湖北旅游研究院(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市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協辦。
旅游創新成中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底色
十多年來,研究團隊一直聚焦中國旅游業發展開展研究,密切關注旅游行業態勢與熱點問題。今年的《報告》對哈爾濱、貴州“村超”、“王婆說媒”旅游項目、北京故宮文創以及“胖東來”商超旅游化繁榮發展案例進行了剖析。
研究發現:無論是一個城市、一個鄉村抑或一個景區旅游項目或文創產品,哪怕是非旅游行業的實體和業態,只要能夠滿足游客現實上及情感上的需求,敢于進行創新實踐,善用新科學技術,勇走新發展路徑,巧用新發展模式,高質量高效率進行各生產要素的組合,融旅游于生活,待游客以真誠,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就一定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游客的青睞。創新必將驅動中國旅游業穩步邁向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國內旅游市場表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國內出游總人數及增長率雙雙加速恢復。2023年,中國國內旅游總人數達到48.91億人次,較2022年增長93.30%;中國國內旅游收入達到4.9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0.17%。總體而言,2023年,國內旅游市場展現出旅游消費信心加強、旅游業強勁復蘇增長的勢頭,顯示出中國國內旅游市場逐步邁入繁榮發展的新周期。
《報告》成果也表明,我國中高端旅游市場崛起,我國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效果顯現,星級酒店及旅游景區結構從傳統“金字塔型”轉向為以中高端酒店及景區為主體的“橄欖型”趨勢加強,我國旅游產業從基礎接待服務向高品質服務延伸。
湖北旅游競爭力全國排名逐步提升
遵循往年的研究思路,《報告》從旅游業發展現狀、發展潛力及發展環境三方面,對全國31個省域旅游業發展水平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審視。
評價結果顯示:省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第一梯隊成員包括浙江、廣東、江蘇、云南、山東、四川、湖南、福建、湖北及貴州十省域,湖北省位列第9。在旅游綜合競爭力第一梯隊,東部地區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浙粵蘇穩居前三甲;西部云南表現搶眼,旅游接待人次與收入大幅提高,旅游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11個位次。
《報告》評價結果還提到了,近三年《報告》顯示湖北省的現實旅游競爭力全國排名逐步提升。湖北省旅游接待人次規模全國排名分別為第13、8、6名,旅游收入總量全國排名分別為第13、11和第9名。這得益于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名的逐步提升,湖北省旅游現實競爭力近三年全國位次逐年從14名、11名提升到今年的第9名。《報告》分維度評價結果顯示,湖北省旅游業發展潛在競爭力位列全國第4,表現較佳。
數據分析結果還表明,湖北省在各省域旅行社數量、旅游從業人員數量、星級飯店全員勞動生產率、旅游接待總人數和旅游總收入、旅行社發展速度等指標上均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武漢穩居重點城市旅游業綜合競爭力前三
《報告》從旅游業發展的現實競爭力、潛在競爭力和發展環境競爭力三個維度,對重點城市旅游業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對象以15個副省級城市為代表。評價既關注年際間的動態變化,也關注城際間的橫向比較。其結果顯示:成都、杭州、武漢位列副省級城市旅游業綜合競爭力前三甲。
《報告》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成都由于旅游吸引物的數量多、質量高、增速快等因素,由上年度第三位躍升至第一位;杭州因高級別吸引物數量及中國旅游集團二十強數量均位列第一,旅游綜合競爭力排名快速提升,上升6個位次;武漢近三年一直穩居前三,主要得益于旺盛的旅游需求和高質量的旅游吸引物。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