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韓婷 高東起
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山東省委網信委聯合組織開展的“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11月30日在山東曲阜啟動,之后開展了實地采訪活動。我是誰?山東人來自哪里?帶著這樣的疑問,“何以中國 禮樂山東”媒體團于11月30日走進跋山遺址群。
以沂水縣跋山遺址為中心的80余處舊石器時代遺存,填補山東舊石器考古多項空白。跋山遺址群保存的晚更新世以來的連續文化堆積,直接否定了末次冰期寒冷期東亞古人類滅絕的推論,清楚展示出山東乃至中國與東亞早期人類文化持續演化發展的路徑。
山東舊石器考古重大發現
跋山遺址位于臨沂市沂水縣河奎村,北距跋山水庫約300米,處于水庫泄洪通道內。2020年7月,跋山水庫泄洪,河道東岸受沖刷致化石出露,經考古人員探察,確認其為舊石器時代堆積。2021年初,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沂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對跋山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隨后,以跋山遺址為中心又陸續發現大量舊石器時代遺存,跋山遺址群的發現和研究已初步構建起沂河上游區域距今10萬年以來的考古文化序列。
考古人員從早期文化代表跋山遺址中清理出10萬年前古人類對巨型動物的利用場景,出土的象牙質鏟形器為國內首次發現的巨型象牙制工具。晚期文化代表水泉峪遺址距今6.5萬—2萬年前,約在距今2.85萬年前出現了華北南部最早的細石器技術。跋山遺址群的發現和不斷擴充,完整構建起山東地區舊石器文化發展時空框架,極大拓展了山東史前遺存的分布范圍,是東北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階段的重大考古發現,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1965年,沂源縣千人洞發現了一批脈石英石制品和動物化石。次年,新泰縣(現新泰市)烏珠臺的一處喀斯特溶洞內發現了一枚智人牙齒化石和伴生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哺乳動物化石。這兩處遺址的發現揭開了山東舊石器考古的序幕。
21世紀以來,山東舊石器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大沽河、汶泗河以及沂沭河流域。此前,絕大多數地點遺物多為地表采集,沒有地層可供參考。跋山遺址殘存面積近1000平方米,近8米的文化堆積保存了距今10—5萬年的古人類活動珍貴證據,揭示出晚更新世以來石器工業隨環境變化而發生演進的清晰軌跡。跋山遺址群石器制作技藝與舊石器時代末期的鳳凰嶺文化、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趙家徐姚、扁扁洞遺址等相銜接,開啟海岱地區新石器時代文明化進程。
彌河流域發現70多處遺址
沿著沂河往上,在沂河的源頭,早在1981年,山東考古人就在沂源縣發現了“沂源猿人”頭蓋骨和7枚牙齒化石。有學者根據對沂源人開展的測年,將沂源人化石的埋藏年代推進至距今60多萬年。由于“沂源猿人”化石被發現的時候并沒有石器出現,那么,沂河流域范圍內,10萬年以前的古人類使用什么樣的舊石器?這個問題一直吸引著考古人員。
跋山遺址群的發現,開啟了山東舊石器考古新紀元,極大推動山東舊石器考古工作發展。隨著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舊石器遺址不斷被發現。不僅沂河流域的沂水和沂源兩縣,在彌河流經的青州市和臨朐縣,考古人員也有新發現。“青州那里有比跋山遺址更早的黃土地層,分布面積很大。我們在地層里暫時沒有發現石器,但在彌河兩岸相對晚期的河流階地里發現了石器。這些發現填補了青州地區的考古空白。”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李罡說,彌河流域新發現的舊石器遺址達到70多處,但他認為,新發現的這些舊石器遺存年代并沒有突破跋山遺址。
期待發現古人類化石
跋山遺址出土和采集文化遺物4萬余件,包括石制品3萬余件、動物骨骼1萬余件,以及少量竹、木質等有機物標本。如此豐富的樣品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生動的史前世界。在末次冰期寒冷期以前,沂沭河流域濕潤多雨、氣候溫暖,那時候,這里生活著大象等大型動物,古人類在此活動相對密集。“大約7萬年前,在末次冰期寒冷期,深海氧同位素4階段,古人類狩獵中型動物,用打制石器肢解動物,并靠生火取暖生存了下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李罡說。
雖然種種“物證”表明,在10萬年-2萬年期間,沂沭河流域生存著一群古人類,但在跋山遺址群出土的眾多文化遺物中,并沒有古人類化石。“發現古人類化石是舊石器考古人一生的夢想”,沂水縣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尹紀亮對古人類化石的出現充滿期待。
1966年,新泰烏珠臺晚期智人化石的出現,是山東地區人類化石的首次發現,開啟了在山東尋找和研究古人類的先河。
山東中部的沂蒙山區,山地和平原交匯,洞穴、河流發育,具有環境和資源的多樣性,能滿足遠古人類和動物生存的多項條件。山東地區目前發現的舊石器地點達上百處,它們是古人類在山東活動的間接證據,提供了尋找人類化石的線索,為實現在該地區取得新的重要古人類發現展示了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