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吉木薩爾11月18日消息(記者姜茸通訊員周靜靜任東升)誰能想到,來自東北的梅花鹿,竟然在西北的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安家落戶了。經過一個多月的飼養,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養殖的梅花鹿,不僅適應良好,也開始正常長膘,開辟當地群眾致富新路徑,以呦呦鹿鳴“唱”響鄉村振興曲。
梅花鹿在鹿舍內悠閑地散步覓食(央廣網發任東升攝)
11月15日,在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小西溝村村民何斌家的梅花鹿養殖基地,一頭頭梅花鹿在鹿舍內悠閑地散步覓食,睜著美麗的大眼睛左看看、右盼盼,十分可愛。
何斌在吾塘溝景區經營著一家青峰度假村,度假村以前就有養鹿的歷史,他想重新把鹿文化做起來,在吸引更多游客游玩度假的同時拓寬“鹿”經濟。
據了解,何斌從去年7月份就開始學習養殖技術。為了更好地掌握梅花鹿的養殖技術,何斌只身一人來到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的梅花鹿場蹲點學習飼養、繁殖、割茸、燒茸等技術。
經過實踐,何斌摸清了梅花鹿的養殖模式,并確定了初步發展思路,于今年10月份將小鹿從東北引進西北。現在這些小鹿已經在這里“安家”一個多月了,每一頭都體格健碩、毛色光亮、富有活力,在群山環抱的掩映下,更顯靈動活潑。
村民何斌正在和梅花鹿互動(央廣網發任東升攝)
梅花鹿養殖戶和畜牧工作人員正在喂梅花鹿吃山楂片(央廣網發任東升攝)
“泉子街的氣溫跟吉林長春相近,這次我引進了19頭梅花鹿,經過近一個月的養殖,梅花鹿的膘情比以前要好得多,說明我們這里適合養殖梅花鹿。”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小西溝村村民何斌一邊喂梅花鹿一邊說。
梅花斑駁,呦呦鹿鳴。梅花鹿全身都是寶,鹿茸、鹿骨、鹿筋、鹿皮等都具有較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相較于大多數的牛羊養殖,梅花鹿不挑食、耐粗飼、免疫力強,也好管理,不需要大量人力,養殖成本相對較低。據了解,一頭成年鹿有二十年左右的壽命,產茸的旺盛期有十二左右年,生產期在每年五月份,人工養殖梅花鹿有著廣闊前景。
梅花鹿在鹿舍內悠閑地散步覓食(央廣網發周靜靜攝)
何斌介紹,前期公鹿主要是以產茸為主,鹿茸現在市面一公斤在兩千多元,公鹿一年產兩茬鹿茸總量在四到六公斤的,一頭小鹿也能賣六千元左右。梅花鹿還特別省料,一只鹿一天最多就吃兩公斤草,精飼料一天最多吃一公斤,一頭牛它每天最少要吃八公斤的料,經濟利潤比養殖牛羊要高得多。
在培育特色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的同時,當地畜牧部門還通過上門服務保障,助力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喬清亮說:“今后,我們畜牧獸醫站將定期為養殖戶的梅花鹿做好養殖技術指導、消毒還有防疫工作,確保鹿健康生長。”
未來,何斌將在擴大養殖梅花鹿的同時,聚焦“梅花鹿元素”,力促養殖、加工、餐飲、文旅融合發展,立足做活“梅花鹿文章”,加速推進梅花鹿產業提質升級,一“鹿”高歌,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讓東北梅花鹿真正在西北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