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 劉微
通訊員 李小嵐
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中國航展”)將在珠海市舉行。新聞記者獲悉,本次航展上,成都市雙流區將與雙流國際機場攜手亮相,展示其作為國際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在內陸開放先行區建設中的聚勢賦能和顯著成就。
航線網絡通達全球
2024年2月14日,川航在雙流國際機場開通了“成都雙流-阿拉木圖-華沙”全貨機航線,該航線是繼去年新開成都至布達佩斯航線之后的又一條飛往歐洲的航線,進一步拓展了波蘭貨運市場渠道。
6月2日,間隔不足4個月,自雙流國際機場啟程的CA1003航班降落于巴黎戴高樂機場,標志著成都—巴黎—成都國際全貨機航線順利首航。該航線每周4班,出港貨物主要以電商貨物、電子產品為主,進港貨物主要為成都進港貿易貨源、汽車零配件和以成都為樞紐輻射全國的中轉貨源。隨著此航線的開通,國貨航在雙流國際機場可提供每周超12班、1200噸的國際航空運力。
雙流區依托雙流國際機場這一國際航空樞紐和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正積極建設“便捷高效”的樞紐通道。通過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線網絡可直達全國70余個大中城市,并開通了24條國際貨運航線,連接歐美亞三大洲,機場周邊聚集了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國際快件中心、國際郵件互換局等一批高質量開放平臺和開放載體。
隨著航線網絡的日益完善,雙流空港口岸的保障功能也迎來了全面升級。雙流國際機場擁有5大場地,分別針對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水果、肉類、植物種苗等貨物進行監管。同時,機場還擁有2大進境指定口岸,分別負責藥品、生物制品和危化品等特殊貨物的進口。這些設施和口岸的設立,使得雙流國際機場基本實現了內陸地區航空口岸功能的全覆蓋,并具備7*24小時的通關服務能力。
如今,雙流國際機場的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具備近6000萬人次和100萬噸的保障能力,形成了“通道帶物流、物流帶貿易、貿易帶產業”的發展格局。
臨空經濟圈不斷擴大
11月4日,一大批三文魚智利供應商來到成都雙流的西部生鮮港,在他們的見證下,西部生鮮港一期工程三文魚智能加工廠開機試運行,日產能提升至25噸。
除了冰鮮三文魚,波士頓龍蝦、車厘子、平板電腦等生鮮貨物,機電產品正源源不斷地從雙流涌向全國、全世界。
依托國際航空門戶,雙流全力打造“來川到蓉”的空港商圈。通過引進天舟新能綠色航空總部、同程西南運營中心、正成衛星等總部項目,以及植入虹橋品匯分中心、東盟中心等保稅消費項目,雙流區在現有時尚消費和休閑文旅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發展了臨空總部經濟、跨境商品展銷、航空會議會展等“三類”業態。
依托機場的“航線+口岸”資源,雙流區建設了集“產品+加工+直播帶貨”于一體的西部生鮮港,正在加緊建設西部航空貨運樞紐,旨在打造輻射全國的生鮮產品加工制造基地和國際分撥中心。
此外,雙流區還積極與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中國航空學會等權威機構合作,共同舉辦航空論壇、展會等活動,致力于打造現代商業商務聚集地。
此次珠海航展,雙流區與雙流國際機場的攜手亮相,不僅展示了其在內陸開放先行區建設中的顯著成就,也向外界傳遞了雙流區堅定不移推進內陸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決心和信心。未來,雙流區將繼續依托口岸和航線優勢,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為內陸地區的開放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成都市雙流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