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3月16日,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舉辦了“船進神農架、養生大九湖”主題旅游產品推介活動。此次活動由國家公園管理局、林區旅委、大九湖鎮人民政府主辦,大九湖鎮濕地旅游協會、湖北省高峽平湖游船有限責任公司、神旅集團、神農架大九湖旅游客運有限公司承辦。來自河南、湖南、重慶、武漢、宜昌、襄陽、十堰等神農架周邊省市縣的100多家旅行社,武漢晨報等10多家新聞媒體,途牛、去那兒等6家網絡運營商共計260余人參加了活動,大家匯聚一起就如何聯袂打造大九湖旅游產品進行了協商座談,并深入大九湖景區開展實地考察。

大九湖雪景
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黃宏波同志主持推介會。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賈國華同志致辭。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鎮長張守東同志做“養生大九湖”旅游產品推介。高峽平湖游船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燕清同志做“船進神農架”旅游產品推介。大九湖濕地旅游協會與高峽平湖游船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長期旅游合作框架協議。

大九湖雪景
船進神農架 養生大九湖 線路推薦:
A線:船進神農架 免費游三峽品質兩日游
宜昌→長江三峽→昭君故里→神農頂景區→長江三峽→宜昌
B線:船進神農架 養生大九湖休閑三日游
宜昌→長江三峽→大九湖濕地公園→神農頂景區→官門山→神農祭壇→天生橋→昭君故里→宜昌
C線:船進神農架 探秘神農溪雙神二日游
宜昌→長江三峽→神農溪漂流→大九湖濕地公園→宜昌
相關鏈接:
大九湖歷史上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經濟社會發展比較落后。從神農架林區成立開始,大九湖40多年的開發建設實踐,大致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原始開發階段:(1970—2000年)其間,開荒種地是主要的經濟發展方式。在此階段,為滿足當地居民農耕生活需要,在大九湖濕地開渠排滯,圍田墾荒,大規模的農田開墾致使大九湖盆地內近7萬畝的濕地、草地及灌木林地變成了農耕土地,泥碳蘚總量銳減,濕地面積萎縮、地下水位降低。同時,在神農架開發建設初期,為響應國家號召,發展林木采伐與供應,大量的原始森林遭到砍伐,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水土流失現象嚴重。開發與墾荒導致山林、濕地在調節氣溫、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護沙等方面的功能嚴重退化,并危及到多種珍稀生物的生存與繁衍。

探索利用階段:(2001—2007年)神農架天然林全面停伐,“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全面實施。2001年,根據林區政府的發展規劃,大九湖將海拔1500米以上的集體土地全部租賃給外來投資商開發種植高山反季節蔬菜,在外來投資商的帶動下,大九湖以反季節蔬菜種植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投資商與當地群眾大量使用化肥,確保單位面積的產出,為降低病蟲害帶來的影響,大量的有機磷等高毒高殘留的農藥使用普遍,同時,不合格產品及農膜等廢棄物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與回收,加劇了大九湖濕地旱化,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

大九湖濕地公園的托馬斯小火車
科學開發階段:(2008至今)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林區黨委政府確立了大九湖保護與利用的基本原則,認真落實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的政策法規,正確認識濕地的生態價值及其重要功能,堅持保護第一,科學規劃,合理利用。通過積極爭取各級領導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先后成立了國家濕地公園,成功申報區級保護區晉升為省級保護區,現在成為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明確了大九湖濕地保護與南水北調水源區治理的工作專門機構。特別是2012年8月23日至2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神農架林區召開現場辦公會和三級干部會后,省委、省政府決定對大九湖實行整村生態移民搬遷,全面保護好大九湖生態資源。現在大九湖的生態移民工作接近尾聲,坪阡新集鎮基本建成,大九湖正在向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絕版景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