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劇長恨歌演出為藍本 中國實景演出國家標準發布
10月31日,“推動《長恨歌》模式走出去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暨中國實景演出首批國家標準新聞發布會”在華清宮成功舉行。陜西省質監局、教育廳、文化廳、旅游局、知識產權局、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七家單位,整合政策、資金、人才資源,深化政企合作,聯合簽署了《推動〈長恨歌〉模式走出去戰略合作協議》。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張靈光宣讀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實景演出服務規范》三項國家標準發布公告。陜西省質監局宣布成立了陜西省服務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旅游演藝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陜西省質監局局長喬軍、教育廳副廳長王紫貴、旅游局副局長趙躍虎、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楊行云、陜旅集團總經理任公正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全省十佳旅行社,部分5A級景區、演藝單位、高等院校的嘉賓共計200人。

中國實景演出首批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以舞劇《長恨歌》為藍本 嚴格規范實景演出市場
以《長恨歌》管理和服務為藍本編制的《實景演出服務規范》三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將于2017年3月1日開始實施。這是我國首次發布的旅游演藝行業國家標準,填補了全國旅游演藝行業國家標準的空白。三項標準的發布實施,將對規范中國實景演出市場、優化實景演出服務、提高演出水準和服務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引領實景演出行業健康、良性、有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旅游演藝產業涉及景區建設、文化創意、演出設施設備研制、服裝道具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等眾多產業,是延伸全省旅游文化產業鏈條,服務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跨領域新興產業。近年來,中國旅游演藝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領域的一大亮點。據統計,2015年中國旅游演藝節目有195臺,觀眾達到4713萬人次,票房收入35.7億元。主要包括以《天門狐仙》為代表的“山水系列”,以《印象劉三姐》為代表的“印象系列”,以《長恨歌》為代表的實景演出系列,以《又見平遙》為代表的“又見系列”,以《宋城千古情》為代表的“千古情系列”等。此外,全國各地規模大小不一且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旅游演出項目還有很多。
國內旅游演藝市場的火爆,吸引了各方資金紛紛進軍旅游演藝市場。在新項目不斷上馬、陸續投演的同時,國內旅游演藝市場故事生編硬造、制作粗制濫造、演出質量低下的深層次問題不斷暴露出來。主要表現在:一是地域文化、旅游資源、市場需求的結合度不夠、創新性不夠,很難打造成為本地“旅游名片”。二是市場調研、產品規劃、客源預測不到位,投資時“拍腦袋”決定,建成運營過程中遭遇成本過高、客源不足、觀眾不認可等諸多困難。三是產品營銷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相對一部分旅游演出項目重建設輕營銷,經營不善。四是創新不足。旅游演出產業新技術不斷涌現,市場變化快,但很多旅游演出項目投演后長期不更新,很難滿足觀眾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實景演出規模和市場不匹配、行業內同質化嚴重、整體創新不足、商業模式單一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國內旅游演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指導下,標準編制專家組遵循標準制定的規范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原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和考察,先后赴北京、西安、張家界、桂林、湘西鳳凰、重慶武隆、武夷山等實演出地方開展調研工作,并與相關的企業管理者、研發團隊、演職人員和服務人員進行座談,深度了解行業情況,最終確定以舞劇《長恨歌》為參照編制國家標準。
中國《實景演出服務規范》三項標準包括《導則》、《演出管理》、《服務質量》。
《導則》主要提出了實景演出的相關術語和定義,并對選址、規劃、研發、標識導引、安全、衛生、經營管理、考核評價等提出了原則性要求。選址和規劃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是安全考慮,選址避開自然災害多發地和污染源,不擾民,便于實施消防和緊急救援等;第二是市場考慮,應依托景區、度假區等資源富集區和游客量大的城市;三是演出質量考慮,場地文化內涵和演出主題契合,視覺景觀體系完整。研發原則主要從兩個方面提出要求,一是主題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二是有專業的團隊進行可持續的創新和市場對接。
《演出管理》主要對演出的設施設備、演出過程和演出質量考核評價提出了相關要求。設施設備主要包括日常使用管理和專業維護管理兩個方面;演出過程管理則從演出前準備、演出過程和演出結束全維度提出了質量要求;演出質量考核評價包括內部考核、觀眾滿意度調查兩個方面,并及時調整優化。
《服務質量》主要對服務設施和服務過程提出了具體要求。服務設施方面對停車場、服務中心、售檢票處、觀演區、輔助服務設施、環境衛生設施等提出基本要求。服務要求方面則包括服務人員基本素質要求、售檢票服務要求、現場服務要求和服務改進與投訴處理等。

政企合作推廣長恨歌模式
為陜西旅游演藝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新的動力
在今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陜西省委省政府確定了“推廣《長恨歌》演藝模式、鼓勵文藝團體固定景點開發精品劇目”的發展要求。近幾年來,陜西旅游演藝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陜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提出“向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產業進軍”的發展戰略,在《長恨歌》成熟的創意、制作和多年成功運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陸續推出《出師表》、《法門往事》、《延安記憶》、《12·12西安事變》等4臺實景演出,并正在意大利威尼斯策劃投資運營大型實景演出《馬可波羅》,使《長恨歌》的成功發展模式在集團內加速復制推廣,成為陜旅集團打造旅游演藝產業的“領頭羊”。
今天,陜西省質監局、教育廳、文化廳、旅游局、知識產權局、陜旅集團等單位,整合政策、資金、人才資源,深化政企合作,經過反復溝通協商,多方聯合簽署了《推動〈長恨歌〉模式走出去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合力打造陜西旅游演藝產業全產業鏈,培育全省經濟增長新動能,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旅游為體、文化為魂、標準為矛、專利為盾”的《長恨歌》旅游演藝模式,加快推動全省旅游演藝產業走出去,服務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省級各部門出真招、出實招、出新招,為陜西旅游演藝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比如:省質監局將支持以華清宮主導制定旅游演藝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加快建立陜西旅游演藝標準體系,打造陜西旅游演藝產業,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復制推廣。省教育廳將加強產學研對接,組織相關院校聯合華清宮,聚焦旅游演藝產業發展關鍵共性問題,合力開展攻關研究。省文化廳將支持《長恨歌》申報全省對外文化交流重點項目,與國外主流機構深度合作,推送《長恨歌》精品演出。省旅游局將在全省旅游演藝行業大力宣傳、培訓、推廣以《長恨歌》為藍本制定的《實景演出服務規范》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省知識產權局將支持華清宮在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領域開展協同運用,加快實現知識產權優勢向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轉變。陜旅集團將《長恨歌》作為集團重點扶持發展項目,加快《長恨歌》模式在陜旅集團投資的國內外其他旅游演藝項目中的運用。

陜西省旅游演藝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
打造政府高級智庫
為打造陜西旅游演藝全產業鏈,全面提升陜西旅游演藝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陜西省質監局在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以及有關部門推薦的基礎上,宣布成立了陜西省服務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旅游演藝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旅游演藝標委會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4名,委員26名。委員涵蓋了省內重點藝術院校,省內重點旅游、文化、演出單位,全國知名演出文化創意企業,全國主要演藝設施設備研發商的代表。陜西旅游演藝標委會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旅游演藝行業的標準化專家智囊機構。陜西旅游演藝標委會的成立,將為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并將在以下方面發揮重要智囊作用。一是提出全省旅游演藝標準化發展規劃、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建議;二是參加旅游演藝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參與旅游演藝地方標準的立項、起草、技術審查等工作;三是參與旅游演藝標準化專業知識、重要標準宣貫的培訓講解工作;四是為創建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的單位提供標準化咨詢服務,參與創建單位評估驗收等工作;五是代表陜西省參加國際、國內旅游演藝標準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