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8日訊(記者孫珺) 在洋超市里工作了14年的員工殷浩記得10年前洋超市在武漢的盛況:店均人流量1萬多人,高峰期一天可以賣120萬元的商品,收銀臺天天排長龍。現在,客流量幾乎下降了一半。
大家都去哪里購物了?消費方式、消費渠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走近普通消費者,聽聽他們怎么說。
網上買米面油紙巾等常規貨
超市里買生鮮和需要親測尺寸的東西
8日,沃爾瑪徐東店。這里面積達1.4萬平方米,是武漢面積數一數二的大賣場。
上午9點多,逛超市的以中老人為主,偶爾看到幾位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

一位“平時工作很忙”的女士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平時購物都在網上進行了。“今天看到超市里多了個自助收銀通道,覺得很方便,過來試試。”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店內商品均采用電子價簽,增設自助收銀機以及快速收銀的沃爾瑪“掃瑪購”,消費者通過微信小程序“掃瑪購”,即可自行完成付款。全程不到一分鐘。
長江日報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人們的購物方式,尤其是年輕人已經不像幾年前,超市必逛不可。“一個月就逛兩次大超市。”一位90后女生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平時買東西都在網上。
有消費者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米面油、瓶裝飲用水、卷筒紙、洗潔精、洗發水等大眾品牌的商品已經很成熟了,認可度也高,一般在網上就能解決,不必到店體驗。而類似一些需要試穿、量尺寸的服飾、碗碟、燈泡以及摸得實在、看得真切的果蔬等,會在線下超市來買。“頻次也沒有以前那么高了,從原來的每周逛幾次,變成了一個月逛一兩次。”有顧客說。
家樂福洪山廣場店里,一位年長的女顧客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自己也會網購。平時會在網上買衣服,時間比較多時會逛一逛超市,喜歡買一些生鮮。
也有消費者表示,大賣場的東西更多更全,來一次就是一站式買一個月的必需品,平時的個性化需求都在網上解決了。
大賣場壓縮面積 擴展渠道
線上銷售比重提升至20%
近年來,大賣場的人流量開始下滑,有目共睹。
來自武漢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前,武漢3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僅14家,營業面積總和11.57萬平方米。截至2010年,全市3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達119家,營業面積總和超80.61萬平方米。其中,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洋超市的部分門店面積達上萬平方米。
在家樂福工作了14年的店長助理殷浩記得,十年前,該超市店均人流量1萬多人,高峰期一天可以賣120萬元的商品,收銀臺天天排長龍。現在,客流量幾乎下降了一半。
目前,家樂福洪山廣場店只剩下一樓一層,幾年前還是兩層的格局。店長助理殷浩介紹,為拓展渠道,眼下,線上接入了美團、餓了么、官方商城等三大渠道。“什么都可以配送,連冰激凌都可以裝在保溫箱里快速送達到市民家中。”線上的銷售占總體銷售的比重在5%左右,還在提升。
沃爾瑪店內專門辟出了一塊區域,作為京東到家的配貨區。不斷有揀貨員將店內的商品推至該區域進行打包。
徐東店總經理符興介紹,接入京東到家后,在該平臺上的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0%,整個門店的銷售提升了5%。如果做促銷活動,線上銷售占比能達到兩成。
據沃爾瑪人士介紹,目前,武漢沃爾瑪已開設16家。此前,關閉了漢口的一家,去年新開3家緊湊型門店,面積大約8000平方米左右,比以往的門店面積縮小近一半。
全國十大超市2018上半年關店30家
不僅僅是武漢的大賣場出現人氣流失,全國的大超市也在關開店中不斷調整。
據贏商網統計,國內十大超市里2018上半年關店30家。其中,沃爾瑪關店數量最多,上半年關店數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共有16家門店,占總關閉門店數量的53.33%。此外,家樂福、永輝、永旺閉店數量均翻了一倍或以上,華潤萬家、美思佰樂去年上半年并未關店,今年上半年卻分別關閉門店3家、1家。據分析,上述關閉的門店中,絕大多數門店的經營時間超過5年,最長的更是達到15年。超市口徑表示,關店是因為租約到期或是區域戰略調整,但也難掩大賣場因租金上漲、客流減少、人工成本上漲等而陷入盈利下降的尷尬境地。但與2017年初起,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新零售物種開始跑馬圈地,瘋狂搶占市場份額不無關系。
零售大鱷“站隊”AT(阿里 騰訊)加速門店“數字化”改造
隨著線上流量出現瓶頸,線下零售需要更高效的運轉方式,傳統商超與互聯網平臺的關系也由“敵對”變為“合作”。

僅今年上半年,就有不少商超與互聯網巨頭進行合作:家樂福宣布與永輝、騰訊簽訂初步的潛在投資意向書,步步高“牽手”騰訊、京東合作發展“智慧零售”,華潤萬家則與騰訊、京東、美團外賣達成合作,沃爾瑪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大潤發、歐尚加入阿里陣營......
截至目前,全國性的商超大多數已經完成AT的站隊,銀泰、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高鑫零售“站隊”阿里系,永輝、步步高、家樂福、華潤萬家、沃爾瑪則加入京騰系。
目前,十大零售超市企業中,僅剩下幾家仍未“站隊”阿里或騰訊,分別是麥德龍以及永旺等。
在武漢的大潤發姑嫂樹店里,長江日報記者看到,阿里系的“淘鮮達”剛剛上線,并接入了盒馬的懸掛鏈系統以及盒馬的物流接單能力,同時有了手淘首頁的流量入口。家住大潤發周邊3公里內的市民,點點手機就能享受“盒區房”待遇。
24小時便利店人氣很旺
一天的客流量1500人
在采訪中,長江日報記者發現,人們并非蝸居線上,足不出戶了。滿足近、便捷、品質、隨時響應的24小時便利店人氣依然很旺。
在中百羅森團結大道店里,江南營業部區域經理杜艷紅說,每天客流可以達到1500-1700人。
長江日報記者觀察,幾乎隨時都有客人進店買東西。中午吃飯的時間段,一排小桌子坐滿了人。
“到晚上零點以后,會有司機、夜班的人以及過夜生活的年輕人來買東西。”她說。
一位90后年輕女孩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家就住在中百羅森邊上,平時不想做飯,就來買盒便當,12元多,店里就可以加熱,很方便。
“周邊三公里的顧客大約占了五成的比重。”杜艷紅介紹,其余的是路過的市民,買些應急的、馬上需要的東西。比如,夏天里,水賣得最好,其次就是便利店的鮮食,如關東煮、便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