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6月15日訊(長江日報記者賀方程 見習記者楊曉雨 艾晨光 通訊員羅倩 張潔)15日,武漢市中小學生三場生態研學旅行分別在龜山景區、解放公園和黃鶴樓公園舉行。百余名小學生走進大自然,用心觀察和記錄植物,“真實”和“體驗”是研學導師們輸送給孩子們的最重要的理念。

孩子們在龜山風景區觀察植物做自然筆記。記者賀方程 攝
15日上午,漢陽鐘家村小學50名五年級學生來到龜山景區,觀察各類植物并做自然筆記。他們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太喜歡大自然了。黃俊宇同學還在上山路上捉了幾只山螞蟻,裝在礦泉水瓶里,準備帶回去觀察。
胡心凌同學帶來的放大鏡是媽媽特意給她買的,能放大30倍,她用來觀察繡線菊。做自然筆記時,家長助教陶彩霞指導她,不要像美術寫生那樣講究唯美,而是做到紀實,把自己看到的摸到的聞到的,真實地記錄下來。

森林中的自然筆記課堂 通訊員張潔 攝
在點評孩子們的自然筆記時,研學導師程先麗表揚了傅奕龍同學對苧麻的記錄“青綠色,聞起來非常清香,摸起來很不光滑,邊緣是圓齒形”,批評了另一位同學,抄寫手機百度查到的灑金桃葉珊瑚的資料。她告訴孩子們,做自然筆記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真實,觀察到什么就記錄什么,比如下雨天,葉子上可能會有露珠,顏色可能會更綠,大太陽的時候,葉片可能會蔫蔫的。

自然筆記講評。通訊員夏怡 攝
15日上午,漢口鄱陽街小學35名二年級學生來到解放公園,觀察月季。與以前不同的是,此次研學旅行的出行路線全都由小學生們借助手機地圖導航,自主規劃。
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鄱陽街小學距離解放公園二號門約有4公里,乘坐公交大約有四五站,二(4)班的李欣慧小組規劃的路線是先搭乘801路公交,中途換乘24路公交,在解放公園路解放大道口公交站下車之后步行到目的地。在24路公交車上他們碰到了同樣搭車前往解放公園的陳茜老師,當他們準備下車的時候,陳老師發現同學們提前了一站,但她沒有直接制止他們,而是詢問他們是否需要老師的幫助。李欣慧思考片刻之后還是帶領組員們在原計劃地點下了車。得知提前一站下了車之后,她并沒有感到懊惱:“雖然稍微多走了一點路,但是我們規劃的路線也是可以到達的。通過這一次我們對公園周邊的環境更加了解,下次來就不會迷路了。”
事后,陳茜老師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可能是因為公交站的名稱容易混淆,同學們在前期規劃的時候就弄錯了站點,但是這個小錯誤并不嚴重,所以沒有直接糾正。讓孩子們有更多的自主性就是這次研學的目的,他們堅持自己的線路,在困難面前保持樂觀的態度也出乎她的意料。
15日下午,武漢小學的24名小學生來到黃鶴樓公園首義園區,在該園風景園林專業高級工程師王臻及志愿者老師的帶領下,觀察植物形態,體會生態環境,動手收集標本,描繪自然植被。
據了解,由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教育局攜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的“武漢市中小學生綠色生態研學旅行”活動正在持續開展中,5月-6月、9月-10月將帶領武漢30萬名中小學生走進身邊28座公園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