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6月10日訊(長江日報記者王謙 通訊員楊琳)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也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城建檔案館獲悉,該館編寫的《武漢工業建筑》一書近日出版發行,書中披露武漢的工業建筑種類多、分布廣,在全國同行中也有一定先進性和代表性,有一批同一時期內最早、最多、最高、品牌影響最大的廠房或建筑。這里與大家分享下在全國有較高影響力具有“最”字特點的12處工業建筑遺產。
1、漢陽鐵廠——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
漢陽鐵廠1908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曾是國內早期興建京漢、粵漢等8條鐵路軋制鋼件的唯一生產基地,是中國鋼鐵企業“鼻祖”,其遺址現位于漢陽區琴臺大道,漢陽也因鐵廠等一批近代工業而成為武漢工業的發源地。
2、江岸車輛廠——武漢最早的鐵路維修工廠
江岸車輛廠成立于1901年,原名京漢鐵路江岸機廠,由比利時人和法國人創建。曾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的工人領袖林祥謙就是該工廠工人。現車輛廠屬于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
3、漢口英商電燈公司——原漢口租界最早、規模最大、經營時間最長的電燈公司
漢口英商電燈公司舊址位于江岸區合作路與鄱陽街交叉口,建于1905年,這座樓角豎著鐘樓的建筑由英商景明洋行設計,漢協盛營造廠施工。三層磚混結構,文藝復興式風格。現為湖北電力博物館,見證了武漢電力百年發展軌跡。
4、漢口平和打包廠——漢口最早的混合結構大樓
漢口平和打包廠舊址位于江岸區青島路10號,是英商1905年在漢口建立最早的打包加工倉庫,大小房間125間。平和打包廠開啟了武漢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的歷史先河。
5、既濟水電公司漢口水塔——武漢最早的高層建筑
漢口水塔位于江漢區中山大道與前進五路交匯處,1909年建成,主體6層,頂部建有塔樓,總高41.32米。在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武漢市最高的地標建筑。
6、宗關水廠——武漢市最早的水廠
水廠位于武漢市硚口區宗關街水廠一路東側,占地面積18.4萬平方米,取水于漢江,始建于1906年,外觀酷似歐洲古堡。漢口80%的居民供水來自此,目前是國內第三大水廠。
7、福新面粉廠——在武漢延續時間最久的面粉加工企業之一
舊址位于硚口區鐵橋北村2號,創辦于1912年,由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等投資,當時每天可生產面粉6000包,武漢因此成為國內僅次于上海的面粉工業中心,其舊址現成為文創產業“1919老場坊”。
8、和利汽水廠——漢口第一家機制汽水廠
在漢口中山大道與岳飛街交界處,一幢兩層的歐式建筑就是和利汽水廠,1891年英商柯三、克魯奇合資20萬元,在漢口法租界開設機器制冰廠,1922年開始生產“和利牌”汽水。
9、武昌第一紗廠——華中最大的紗廠
上世紀20年代,時任漢口商務總理的李紫云邀約巨商程棟臣、程佛瀾兄弟等人合股創建了武昌第一紗廠,是武漢首家由民族資產階級創辦的紡織工廠。現僅一棟辦公主樓,對面的武昌江灘公園建立了舊址紀念碑。
10、邦可面包房——漢口最早的西餐廳
1930年,邦可面包房誕生在當時的三教街(現鄱陽街),最早由舊俄貴族邦可和楊格諾夫合資創立,當時與附近其他的西餐廳形成歐洲風味餐飲聚集地區,建筑風格為紅磚清水外墻和大拱券門廊。
11、國營武漢第一棉紡織廠——武漢第一家國有棉紡織廠
該廠是1949年以后第一批依靠自己力量新建的棉紡織廠之一,地處漢水與長江交匯處,在漢陽區漢南路70號。
12、武漢肉類聯合加工廠——全國第一座技術先進的肉類加工廠
籌建于1952年,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武漢肉聯廠于1968年正式投產,具有典型的蘇式風格,位于江岸區堤角,緊靠長江航道。
百年工業文化是武漢無法磨滅的基因,這12處工業建筑也只是武漢眾多工業建筑的縮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城市記憶和符號愈顯珍貴,保護這樣的文化遺產,既是傳承歷史,也為更好地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