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道歷史風貌街區一隅 曹欣怡攝
長江網訊 江漢路及中山大道,是江漢“時尚之都”的真實寫照,是大漢口商貿繁榮的根源,是大武漢的一張城市名片。
從漢口開埠洋行興盛,到改革開放欣欣向榮,再到業態提升品質優化,中山大道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始終是武漢乃至中部地區的時尚娛樂中心。
2015年元月,江漢路及中山大道歷史文化街區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也是武漢市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江漢路及中山大道江漢段,是其中精髓所在。
在十三五規劃中,江漢區將這片歷史文化風貌街區融入“一核兩縱三區四帶”空間骨架中統籌布局,連片發展、整體保護。中山大道江漢段,將迎來全新一輪發展機遇。
獨特風貌書寫“商貿繁華”
江漢路及中山大道片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漢口中心地帶,存有大量文保單位、優秀歷史建筑和近代里份住宅,是武漢歷史演變中商貿文化、居住文化的“陳列館”,見證了一代代江漢人勵精圖治的拼搏精神。
這里是“時尚之都”的真實寫照
開埠后,漢口逐漸成為國際商埠,江漢路以南的區域,成為漢口的時尚商業中心。
江漢路和中山大道沿線,相繼興建了許多銀行、洋行、商場、酒店、娛樂場等大型商業建筑,許多老字號、老手藝亦在此扎根形成集群。百姓有口皆碑:“聲譽滿三鎮,購物在六門。”不到六渡橋,等于沒有到過漢口。
改革開放后,這里依然是時尚人群最愛逛的潮流聚集地,民眾樂園、佳麗廣場、王府井百貨、大洋百貨門前永遠車水馬龍,江漢路上品牌匯聚、人潮涌動。
在中山大道的輻射下,江漢區的商業中心一路向北延伸,逐漸拓展到武廣商圈、西北湖商圈、菱角湖商圈。
這里是城市文明的永恒“展廳”
江漢路中山大道沿線,保留有多處頗具價值的歷史建筑、歷史環境元素及老字號,風貌完整,特色明顯,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和文化。
道路兩側的建筑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筑樣式和西方樣式,蘊含著老漢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記憶。傲然矗立的水塔,在車水馬龍的中山大道上“獨領風騷”。貫中里、聯保里、永康里等老里份,反映了百姓居住文化的特色。
改革開放后,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的同時,許多老房子也先后被列入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目錄。2015年中山大道完成封閉改造,歷史街區以全新面貌涅槃回歸。
業態升級再造“歷史之城”
講述“江漢故事”,再造“歷史之城”,江漢的步履從未停止。
按照《江漢路及中山大道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江漢區將圍繞兩條重要骨架道路,通過文化回歸,環境重塑,業態升級,將江漢路及中山大道片打造為“人文薈萃、商業繁華、綠意盎然、宜游宜居”的歷史文化街區。
連片發展布局高端形態
江漢區下大力氣推動江漢路中山大道沿線商業調整升級和交通布局優化,支撐中山大道沿線文化旅游產業做大做強,目前成效初顯——
近期,該區探索用“創意彩繪”扮美城區,十余幅趣味3D立體畫,讓百年老街重新成為刷爆朋友圈的“網紅”。
“M+”購物中心開業一年,就帶來超過40場時尚文創活動,正在開放的“teamLab未來游樂園”備受時尚潮人追捧。
凱德新民眾樂園里引進了共享辦公獨角獸企業優客工場,創新創業氛圍濃郁;武漢工藝大樓牽手北京工美,帶著現代藝術展品整裝再出發;六渡橋商圈已然成為華中最大的珠寶飾品消費中心。
在5月25日江漢區“四新經濟”專場簽約活動上,平安大廈內的武漢樂淘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為淘寶短視頻基地,該公司長期合作電商5000家,短視頻創作能力華中地區首屈一指。
全方位實施歷史文化保護
昔日的漢口堡墻、歷史街道名稱、建筑牌匾、老字號、老手藝、江漢關鐘聲等極具價值的文化要素,江漢區將采用影音再現、陳列標識、細部展示等多種方式保護和傳承。
對南部地區老舊里弄,江漢區將實施“微改造”,保護歷史肌理,留住文脈鄉愁。
江漢區按照武漢市統一規劃部署,擴大歷史街區保護范圍,重新梳理歷史建筑保護名錄,采取功能置換、功能延續、功能復合更新等多種方式實現歷史建筑的再利用;保護轄區內的多條歷史道路,保留獨特的“蛛網”歷史肌理特征。
策劃:江漢區委宣傳部
撰文:劉元聰 朱素芳 毛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