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訊2018年春運從2月1日開始至3月12日結束,歷時40天。今年武漢春運客流總體呈“節前跌宕上升、節后分段高峰、總體平穩有序”特點,鐵路、航空再創旅客發送量、抵達量歷史紀錄。
武漢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容溫馨的回家路逐漸取代了過去繁忙緊張的春運記憶,春運40天,武漢市未出現旅客滯留,未發生交通安全責任事故,未產生重大負面輿情,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安全平穩、暢通有序、群眾滿意的春運“成績單”。
總體來看,武漢市今年春運客流走勢與全國、全省走勢基本一致。武漢市各交通行業客流呈“六增兩降”態勢,“六增”即鐵路、航空、城市公交、軌道交通、高速小汽車和輪渡游船客流持續攀升;“兩降”即傳統公路客運和客運出租車客流量出現大幅下降,拉低了全市春運客流總量。
客流高峰平穩有序
2018年春運旅客運輸總量呈“M”字型狀態,春節黃金周前后為客流最高峰,黃金周期間運輸量為低谷。由于今年春節與往年相比較晚,春運前百萬學生流返鄉基本完成,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提前停工放假,學生流、務工流、探親流的錯峰出行使節前客流緩慢上升,“一票難求”的供需矛盾有所好轉。2月11日至15日(除夕)第一次客流高峰涌現,連續5天發送人數突破45萬人次,全市發送客流持續高位運行。正月初六至初十,務工流和旅游、探親返程流逐日升溫,三流交織形成了第二次客流高峰,連續5天日發送量超過40萬人次;元宵節前后出現以務工流、學生流為主的第三次客流高峰,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八,鐵路連續4天突破40萬人次。
鐵路發送和抵達量分別占總量的62.54%和66.51%,成為武漢市春運的“絕對主力”,鐵路抵達量的占比較發送量大,反映武漢市作為中部地區鐵路中轉節點地位的進一步凸顯。
鐵路和航空客流持續增長
今年春運,鐵路客流仍呈上漲態勢,三大火車站日均總客流超50萬人次已屬常態,其中抵達客流突破30萬人次的天數達8天。據中國鐵路總公司統計,春運鐵路抵達城市中武漢流量居首,發送城市中也名列前茅,說明武漢“九省通衢”的地理區位不斷增強。
近年,武漢鐵路先后開通了至貴陽、九江、南昌等多條高鐵(動車)及4條城鐵線路,從武漢乘坐動車出發可以直達全國25個重點城市。同時,武漢鐵路運力較2012年提升近一倍;高鐵(動車)運輸客流從2013年不到45%提升到目前70%;直達列車班次持續增加,有效減少旅客中轉,這些舉措使武漢成為旅客中轉換乘優選城市,多種“匯聚”效應形成了客流高峰。
航空客流具有持續高峰的特點,除正月初一至初三稍有回落外,一直保持高位運行。春運期間,天河機場在民航總局對航班量嚴格控制情況下,保持了客流增長。這得益于T3航站樓硬件條件大幅提升和國際航線的開拓力度,以及武漢城市品質逐漸提高、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同時,也說明隨著武漢市經濟快速發展,市民群眾個性化、舒適化的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市民節日出境游習慣進一步形成。
綜合交通助力武漢經濟社會發展
市交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武漢城市地位迅速提升,以及綜合交通不斷改善,吸引更多外地旅客來漢旅游,交通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
以春節黃金周為例,全市共接待游客942.0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2.26億元,同比增長12.66%和12.81%。如今年春節首次試運營的江漢朝宗旅游區水陸聯游,串聯兩江四岸核心及周邊區域,由以往“黃鶴樓+長江”單線游升級為“武昌片區+水上片區+漢口片區”水陸聯游,通過游船及陸上交通將武昌、長江、漢口諸多景點串聯,有效提高游客擇游時空自由度。春節期間,兩江游覽共接待游客近9000余人次、同比增長90%,收入同比增長70%。(何苗 呂作武 石必晶 萬建國 周翀 羅浩峰 林瑩 鞠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