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2月8日訊(記者賀亮)擦亮工業遺產文化,為世界老工業城市提供轉型發展樣本。近日,工信部公示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漢陽鐵廠與大冶鐵廠、安源煤礦合并成立的漢冶萍公司擬入選,記者發現,漢冶萍公司在此次擬入選的11首批國家工業遺產中,是唯一一個由三處工業遺產組成的項目,并且這三處工業遺產跨市越省,其中漢陽鐵廠在三處遺產中的歷史最為悠久。
漢陽鐵廠建成于1894年,是漢冶萍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漢冶萍公司合并前,成立最早的企業。
安源煤礦始建于1898年,在1908年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合并成立漢冶萍公司,堪稱“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
大冶鐵廠于1913年開始興建,是漢冶萍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1921年建成的兩座日產量450噸的冶鐵高爐,號稱當時“亞洲第一高爐”。
據了解,漢陽鐵廠產品曾出口到日本、美國、東南亞和南美等地區,京漢鐵路約有1000公里路段是由漢陽鐵廠生產的鋼軌鋪設而成。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將漢陽鐵廠主要設備遷往重慶。解放后,1952年在漢陽鐵廠火藥廠原址上建立起漢陽鋼廠。
鋼廠承襲漢陽鐵廠的歷史文化淵源,注重收集和整理漢陽鐵廠的歷史遺物,設有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有效展示了漢陽鐵廠的歷史和遺存。
老工業城市轉型是一道世界級的難題,武漢正在提供轉型發展的經驗。過去5年,以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新武漢造”的崛起,武漢每年新增一個千億級支柱產業。
近日,國家信息光電子制造業創新中心落戶武漢,在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武漢作為國家隊參與全球競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今年,國家存儲器基地、華星光電T4、天馬G6、京東方10.5代線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設,精測電子、灣流科技等一批隱形冠軍高速成長。
武漢這座跨越三個世紀的工業重鎮,正在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