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羅欣通訊員梁煒實習生張敏)省直、市(州)直機關允許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報考、中職學校教師也可評正高級、本科招生計劃向應用型學科和專業傾斜……楚天都市報記者昨獲悉,湖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推動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職業教育促進就業創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幾個方面,提出十七條實施意見。
崗位聘任逐步取消學歷門檻
《意見》特別提出,將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從2018年起,省直、市(州)直機關允許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報考,縣(市、區)、鄉(鎮、街道)機關允許職業院校畢業生報考。
各地、各部門在制定完善積分落戶、招聘錄用、崗位聘任、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培訓研修、休假體檢以及政治待遇等方面政策時,應逐步取消學歷門檻。鼓勵支持企業建立技能人才崗位津貼制度,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
招生計劃向應用學科傾斜
我省將加快調整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結構。明確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技工學校學歷證書與中職學校學歷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從2018年起,轉型發展的省屬本科高校在校內本科招生計劃安排上,要向應用型學科專業傾斜。調整碩士研究生類型結構,招生計劃增量主要用于專業學位研究生。
我省將對高等教育實行分類管理。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發展,在招生和項目建設等方面予以傾斜。
構建職校生讀研升學通道
我省將系統構建職業教育從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體系。繼續推進和完善技能高考(中職畢業生升專科、本科)制度、特殊專業單獨招生制度、面向一線勞動者招生制度、高職(專科)畢業生升入本科高校制度、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制度、高職和應用型本科聯合培養制度。
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
按照市(州)重點建設1-2所高等職業院校、2-3所中等職業學校,縣(市、區)集中力量辦好1所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的要求,我省將進一步整合高職院校和各類技工學校、中專學校、職業高中、電大、就業訓練中心、農廣校等公辦職業教育資源。
到2020年,全省建成120所左右優質中等職業學校、10所左右重點技師學院、25所左右優質高等職業學校、15所左右有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充分發揮職業院校、技工學校在職業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將分散在各部門的職業培訓項目,由政府統籌、部門組織、職業院校實施。
鼓勵師生技術入股企業
我省支持省內規模以上企業設立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崗位,逐步建立職業院校學生定點實習實訓、教師定點實踐鍛煉制度。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教師和學生將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等成果依法依規在企業作價入股。
從2018年起,應用型本科高校和職業院校增設新專業,至少要有1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用人意向備案。到2020年,省內規模以上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比例達80%以上。
中職教師也可評正高
以后,職業院校新補充專業教師,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比例要逐步提高至50%。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立特設崗位,引進技能大師擔任特聘專家。
公辦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引進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且有3年以上企業相關崗位工作經歷人員到學校任教的,可按照事業單位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方式,進行公開招聘并享受引進緊缺高層次人才相關政策待遇。開展職業院校校(院)長聘任制改革和公開選聘試點,鼓勵企業家兼職擔任校(院)長。
績效工資分配方面,要向關鍵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工作人員傾斜,將教職工績效工資與學校發展、所聘崗位及個人貢獻掛鉤。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對承接各類培訓任務和社會服務較多的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給予傾斜。
此外,我省將逐步下放中等職業學校、高職院校職稱評審權。健全職稱層級設置,將中職學校教師職稱設置到正高級。完善評價標準,突出能力素質和業績貢獻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