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 (王郭驥)11月28日,武漢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工商聯等單位聯合舉辦企業新進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集體合同首批簽約儀式,44家企業現場簽訂集體合同,在全市各類企業中率先落實進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標準。
新留漢大學生代表譚沖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感謝武漢市為剛剛從校門出來的大學生提供如此優厚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大學生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將工資待遇通過集體協商的形式固定下來,讓留漢大學生們感到特別安心。
據了解,“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最重要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就是要提高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提升武漢城市競爭力。收入水平高低是影響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相比較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武漢的薪資水平一直不具備競爭力。為突破這一制約留住人才的瓶頸,前不久,武漢在全國率先出臺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提出“專科生4萬元、本科生5萬元、碩士生6萬元、博士生8萬元”的最低年薪指導價。以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用良好的就業創業條件徹底打破武漢培養大學生卻留不住大學生的尷尬局面,把“人才”這個最寶貴的資源留在武漢。
武漢市總工會聯合市人社局等部門擬定了工資集體協議和工資專項補充協議的范本,同時通過引導企業按照法定程序開展集體協商,建立專項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為留漢大學生的薪資待遇提供制度層面保障,通過簽訂和履行工資專項協議,為留漢大學生的薪資待遇在實施層面提供落實渠道,讓在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生有城市歸屬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