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16日訊(記者汪洋 楊榮峰)網民對東湖軌道交通的建設想法,持續引發各方關注。16日,東湖風景區及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回應網民關切問題。
“網民關心城市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很多值得參考的建議,我們很歡迎。”武漢市規劃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認真閱讀了網民的留言,組織專家研究討論。
東湖風景區管委會表示,東湖風景區是國家5A級景區,首要是保護生態,同時會采納市民合理建議,各相關部門正在著力創新舉措想辦法,很快會見到成效,也希望市民能采取多種游覽方式,享受東湖“慢節奏”休閑生活。
規劃專家:遠景規劃中保留了通往磨山的9號線
武漢市規劃局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副主任、高級城市規劃師鄭猛介紹,東湖綠道一期建成后,景區游客量大增,工作日平均客流量6萬人次,普通周末平均客流17萬人次,大型節假日平均客流23萬人次,元旦當天客流接近30萬人次,是綠道開通前最高客流的3倍。其中,聽濤景區和磨山景區客流分別占46%和40%。客流量最大的出入口為楚風園和磨山,節假日全日客流分別達10萬人次和7萬人次。
“東湖客流量急劇增長,出行擁堵的情況確實存在,我們在持續關注并跟蹤研究,為相關部門制定改善措施提供建議。”鄭猛說,即將開通的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起點站就設在梨園廣場,根據市政府批復的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遠期地鐵9號線也規劃考慮了與磨山的銜接。
軌道交通建設是一項高門檻、高投入、大運量、長周期的系統性工程,近期建設項目如何安排,需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報經省市及國家多個層面嚴格審批。地鐵進磨山,武漢市前幾輪建設規劃編制過程中均有研究,因為涉及國家5A景區,對于線路和站點布局、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環境影響審查更為嚴格,還涉及線路規模、停車場布局、車輛運行檢修保養、運營組織等多方面難題,最終沒納入審批。
“考慮到實際需求,武漢市軌道交通遠景線網規劃中還是保留了9號線,目前在建的光谷廣場綜合換乘樞紐也預留了9號線站臺,未來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將選擇合適時機啟動建設。”鄭猛說,一條地鐵線路從最初提出設想,到組織專家論證,上報國家發改委批復納入近期規劃立項,再到動工建設,至少需6至8年時間,“9號線目前只是算停留在規劃研究階段。”
將8號線梨園站往東湖延伸,下穿后在磨山中轉,然后往南與2號線廣埠屯站或光谷廣場站對接。對于網友的建議,鄭猛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地鐵遠景規劃圖,“遠景規劃中,9號線延長線就是下穿東湖向北與4號線、12號線對接的。”
鄭猛說,從光谷廣場到梨園長約15公里,地鐵每公里造價約8-9億元,僅為銜接兩端而開挖施工,不夠經濟。在不影響東湖隧道安全的情況下再穿一次東湖,風險更高,技術難度更大。“修建地鐵是項系統工程,不能只考慮解決某個站點的問題,應該從整個走廊或通道的大客流角度去尋求解決方案,進行點線面綜合權衡。”鄭猛說,磨山景區以及南邊民族大道的交通需求確實強烈,但南端受制于武咸城際鐵路,整個走廊作為一條完整的地鐵線路運行條件尚不成熟。“目前,8號線年底開通,2號線延長線(可達光谷一路)也正在施工建設,到時候可從梨園沿湖中道或沿吹笛景區森林道騎行到達磨山。”
“目前我們正在嘗試利用騰訊位置大數據,實時了解各景區出行數據,探索及時向游客發布相關信息引導出行的可行性。”鄭猛介紹,未來也可能引入更適宜風景區的更高效交通工具,解決出行難題。
【鏈接】東湖風景區:
各部門正創新舉措,多種辦法讓游客更方便更舒心
綠道二期即將開放,東湖綠心越來越美,自然會受到越來越多市民游客青睞。東湖風景區建設管理局介紹,為緩解綠道周邊的停車壓力,除原有的驛站停車場,綠道二期目前正規劃在建6處新停車場,新增車位800多個,可滿足部分自駕車游客需求。今年底,地鐵8號線通車后,梨園站點就在梨園廣場,比之前離東湖最近的岳家嘴站點方便多了。
武漢旅發投東湖綠道公司表示,綠道二期開放后,將增加綠道電瓶車、觀光車的班次,同時計劃面向市民征集觀光車線路、站點規劃,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游覽線路,方便市民游客。
另外,在東湖游船節假日高峰、賞花季等,都會相應增加游船線路,為市民提供多種游覽交通選擇。地鐵8號線通車后,梨園站點下車,游客從梨園進入景區,在落霞水榭碼頭乘坐東湖游船可到磨山景區游覽,武漢旅游年卡乘坐東湖游船也有免費優惠。
東湖風景區交通大隊建議,梨園景區附近交通易擁堵,目前青王路落雁景區停車位還比較充足,通過該入口進入東湖綠道郊野道或磨山景區也很方便,市民可錯峰游覽。(記者傅雪嬰 通訊員彭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