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6日訊 雙十一將至,6日,成立滿一年的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發布大數據報告,報告內容給“網購族”們敲響了警鐘——盤點過去一年電信網絡詐騙警情,網絡購物類詐騙警情占比近三成,發案最多。
2017年6月的一天,正在光谷上班的職員小何,突然接到一個手機號碼為“170”開頭的電話。電話里,對方自稱是淘寶賣家客服,稱小何在淘寶上購買的一件衣服有質量問題,需要退款。隨即,該客服人員發來退款鏈接,要求小何按照要求輸入銀行卡號、密碼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等待款項打入小何賬戶。小何輸入銀行卡等信息后沒多久,便發現自己銀行卡賬戶上的1萬多元被轉走了。同樣,家住硚口區的李小姐在網上購物后,也收到提醒“因貨品質量有問題,需辦理退貨退款”,李某掃描對方發來的二維碼后,發現支付了4000余元,再撥打“賣家”電話便聯系不上,才發現被騙。
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負責人介紹,據統計,發案最多的五類詐騙手法,分別是網絡購物、網絡兼職、盜刷銀行卡、冒充客服和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其中網絡購物類警情最高,占比近三成。而騙錢最多的五類詐騙手法分別是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網絡兼職、盜刷銀行卡、網絡購物、冒充客服等。從轉款方式來看,通過網銀轉款的占比超過90%,是主要的財產損失渠道。受害人則以16到35歲的青年人為主,占比超過七成,是受侵害最嚴重的群體,主要是該部分人掌握有一定量的資金,又熟悉網絡操作,故容易被作為詐騙對象。
該負責人還介紹,武漢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成立以來,已成功凍結涉案銀行賬戶7000余個,凍結涉案資金9000余萬元。
該負責人提醒市民,雙十一已臨近,詐騙犯罪分子又蠢蠢欲動,市民朋友應當多方面了解防騙有關知識,知曉騙子的作案手法,掌握各種騙局的識別、防范技巧,不給騙子可乘之機。市民一旦發現被騙,要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并就近到公安機關報案。(記者劉智宇 通訊員馮威 劉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