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晗到大醫院看病,不用排長隊就能進行初診、開藥或做檢查。曾經為許多患者帶來便利的方便門診或便民門診,目前逐漸淡出各大醫院。近年來,北京、上海、浙江寧波等城市陸續關停了醫院的方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晗
到大醫院看病,不用排長隊就能進行初診、開藥或做檢查。曾經為許多患者帶來便利的方便門診或便民門診,目前逐漸淡出各大醫院。近年來,北京、上海、浙江寧波等城市陸續關停了醫院的方便門診。今年以來,江城已有同濟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等多家醫院先后取消了方便門診。方便門診為什么要取消?市民對此有何看法?針對這些問題,楚天都市報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
患者:方便門診關了不方便
家住漢口的李爹爹今年69歲,患有6年的高血壓,以往每個月就到家附近某三甲醫院的方便門診開降壓藥,血壓控制得一直不錯。然而上個月他再次到該醫院拿藥時,卻發現方便門診被醫院關停。“方便門診確實方便,掛號費不高,排隊時間也不長,真不明白為什么取消了。”李爹爹表示,自己開的藥不止一種,其中有一種藥問了許多藥店都說沒有,目前只能在大醫院買。醫院方便門診沒有了,自己就得掛普通門診號,從掛號到看病,最少得等待兩三個小時,等待時間至少延長了好幾倍。
對此,不少患者都有同感。43歲的林先生患有神經性皮炎,每個月都要到漢口某醫院開藥,花費1.5元掛上便民門診的號,只用等待幾分鐘就能直接找醫生開藥。今年該醫院便民門診取消,李先生只能選擇到醫院排隊買藥。“雖然我用的藥在普通藥店也能買到,但出于對大醫院的信任,我還是選擇在醫院開藥。”林先生表示,方便門診取消后,取藥必須先去門診掛號就診,一兩個小時都耗費在候診上,自己認識的許多病友都希望醫院能恢復方便門診。
醫院:為了降低醫療風險
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訪了解,無論現存或是曾經開設的方便門診,開藥配藥都是頭號需求,平均比例達到八成以上,幾乎成了“開藥門診”。
漢口一家三甲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部分患者為圖省事到方便門診問診開藥,但是坐診醫生并不是相關專科醫生,對其所患疾病了解可能并不全面,患者講述病情可能很片面,很可能導致潛在病癥或并發癥未能發現,從而造成醫療風險。即便是復診的老病號,隨著個人身體情況與疾病發展情況不斷變化,其服用藥物種類與劑量也應隨之調整,這必須找專科醫生診療后決定,若直接去方便門診照方抓藥,也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存在健康隱患。
業內人士分析,除了醫療風險的原因,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方便門診不但沒了利潤,還不利于醫院降低“藥占比”(即藥物費用占整體醫療費用的比例),這也是關停的重要原因。
華中科技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院院長方鵬騫教授認為,長期以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不在基層就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層藥物十分有限。近年來基層醫療機構的藥物目錄不斷擴容,如果社區基層醫療機構能夠補充大量效果好、受患者歡迎的藥品,患者就會更多地選擇在家門口拿藥,屆時大醫院的方便門診就自然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