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長江日報記者劉嘉 通訊員鄒永寧
“我住這個小區兩年了,眼見著附近的新樓盤不斷冒出來,入住的都是年輕人,可就近的小學只有光谷第一小學,肯定不夠。關山片區的小伢上學太難了。”
——家住光谷保利時代小區陳先生感嘆
不少武漢家長感慨孩子上學難,這也不是說說而已。去年秋季,武漢市光谷一小三個校區就一共增加了10個班的學生。與此同時,隨著“老小區”的萎縮,部分學校卻“招不滿”。
不僅是光谷,江岸區后湖片區10年前新建了一批樓盤,近年來入住率不斷提高,學位需求增加,該片區每年約需擴建3至4所學校。
學位需求分布不均,怎么辦?
長報君從今天召開的2016年武漢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武漢將按照學位緊張程度,為各片區亮起“紅綠燈”,亮起“紅燈”的片區將停止新建樓房審批。
資料圖
據了解,武漢市今年將建立起全市中小學配建分級預警制度,為入學矛盾嚴重突出的片區亮“紅燈”、一般嚴重的亮“黃燈”、無入學矛盾的亮“綠燈”。
“亮燈”一方面能讓市民知曉該地區入學情況,更重要是用“紅燈”督促規劃部門在審批小區規劃方案時不再允許新的房地產項目開發,督促當地政府加快對該區域學校建設的步伐。目前在后湖地區已經有樓盤遭遇停止審批。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武漢市普通中小學布局規劃(2013—2020年)》和各小區人口數,目前已將中心城區矛盾突出的地區全部找出,共10余處,如江岸的后湖、江漢漢興街、硚口長豐、古田、漢陽四新、洪山南湖等地區。分級預警制度兩年更新一次,今年年內將公布詳細信息。
另據了解,今年武漢將新改擴建幼兒園33所,啟動入學矛盾突出地區的60所中小學配套建設。此外,還將完成最后一批40所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91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根據規劃,5年后,武漢市將新增332所中小學,學校配建與新建小區建設同步,盡量實現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具體詳情戳:武漢新增332所中小學,完整版地圖獨家發布!)
為讓更多的孩子們“上好學”
今年武漢教育還有這些“大動作”
1、規范培訓機構
今年,武漢市還將出臺《武漢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對武漢非經營性的500多家培訓機構進行規范和管理。新東方、新航道、新動態等著名培訓機構都在此范圍之內。管理將涉及機構設置、試點布局、收費、廣告等方面。
對于民辦教育,武漢將繼續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民辦學校、幼兒園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監管,通過年檢等手段規范民辦教育辦學。
2、中小學公用經費增加
基礎教育學校公用經費調整今年提高標準,學前教育、小學、初中、普通高中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從600元/年、1100元/年、1300元/年、1200元/年,分別提高到900元/年、1400元/年、1600元/年、2600元/年,高于國家和湖北省標準。農村寄宿制學校公用經費從300元/年上漲到500元/年,300人以下的微型學校另加300元。2月新學期開學,即按此標準執行。
3、教師招聘“先面試再筆試”
今年,武漢市中小學教師專項招聘將試行先面試、后筆試的辦法。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教師是一項特殊行業,親和力、愛心、表達能力等有時比答題能力更為重要,這一調整是為了更側重教師這些特質,擴大學校選人用人自主權。此外,目前中小學里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先面試、再筆試或將對這一現象起到作用。
4、試點高校支持薄弱學校
武漢市將設一批試點中小學,接受部分教科研優勢明顯、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高校、教科研單位支持或合作辦學。今年,武漢還將選擇一定數量的優質學校,以3年為一個周期,委托管理31所新城區農村薄弱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