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下午,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舉辦2024年豇豆、生姜、鳊魚、黃鱔、鯽魚等5類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專項整治工作專題巡回宣講活動首場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
發布了本市食用農產品銷售經營指南
大家一睹為快吧
為進一步強化信息公示,上海市食品安全網增設了“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信息公示”欄目(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該欄目將定期公布當年度種植養殖環節和市場銷售環節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提示市民消費,接受社會監督。
接下來,各區將結合轄區實際,舉辦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專項整治工作專題巡回宣講活動。將法規政策送上門,提高市場主體合法依規經營能力,普及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背景鏈接
上海食用農產品總消費量年均2600萬噸,其中80%的食用農產品來源埠外,涉及的品種多、環節多、鏈條長,存在流通渠道復雜、源頭管控難等問題。
為做好食用農產品綜合治理工作,本市先行先試,聚焦具體品種開展綜合整治。自2021年起,對韭菜、豆芽、梭子蟹、淡水魚等四類食用農產品綜合施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該項工作榮獲第五屆中國(上海)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
為推動階段整治向長效治理轉變,本市于2023年出臺《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動態清單管理辦法》,對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實施動態清單管理。這是全國第一個專門就食用農產品開展跨部門動態清單式綜合治理的系統性工作制度。根據《辦法》規定,《清單》實行動態調整,對列入《清單》的食用農產品實行重點監管。每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對上一年度監督抽檢問題發現率≥5%或者評價性抽檢合格率<98%或者引發敏感、重大、特別重大等輿情事件的食用農產品品種,原則上納入《清單》管理,與年度重點工作同步編制、同步推進、同步檢查。2023年起至今,上海市列入清單的重點監管食用農產品品種是豇豆、生姜、鳊魚、黃鱔、鯽魚等五類。
本市將繼續堅持系統治理,遵循源頭管控、風險管理、長效治理的原則,從制度建設、機制完善、供給優化、科技支撐、全程控制、信息追溯、科普宣傳等方面協同發力,全力推進豇豆、生姜、鳊魚、黃鱔、鯽魚等五類食用農產品整治工作,向市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供稿:市局食品協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