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產出來”“管出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食用農產品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藥物殘留超標等問題,創新體制機制,健全監測體系,提升監管效能,全方位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護航全市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突出路徑創新,強化工作支撐。一是制定工作規范。印發《酒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規范》《酒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運行規范》,進一步理清了農業投入品、行政執法、檢測監測等監管鏈條上各個環節的職責,明確“問題產品”的處置程序和時限要求,壓實了各方責任。二是開展蹲點服務。17名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技術干部分3個小組開展基層“蹲點服務”,著力打通基層網格化監管、“三品”認證、檢測技術等方面的堵點,每人每年在基層有效服務時間達到86天,幫助解決各類重點技術難題32個。三是繪制生產地圖。開展種植、養殖業基本情況摸底調查,全面掌握全市農產品種類、產量、采收時間,建立生產主體名錄,繪制農產品生產“一張圖”,做到精準監管和靶向監測。
二、突出機制建設,強化制度支撐。一是健全網格化監管機制。通過制定方案、宣傳發動、培訓指導和巡查督導等措施,持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著力解決基層監管“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縣級網格化管理組織7個,鄉鎮網格組織65個,村級網格394個,縣鄉建成率達100%,村級網格建成率達90.5%,配備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監管員、協管員560人,全市“三級四層”網格化框架基本建立。二是落實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印發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告知書和國家禁限用農獸藥一覽表等宣傳掛圖1.2萬份。邀請國家、省級技術專家開展合格證開具系統輪訓,累計開展技術培訓52場次。2022年全市開具電子合格證7.77萬張,帶證銷售農產品80多萬噸。三是強化追溯體系建設。培育1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示范基地,累計創建國家級追溯示范點2個,省級追溯示范點147個,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學可借鑒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樣板。
三、突出問題導向,強化技術支撐。一是例行監測持續加固。實現監測范圍全覆蓋、監測品種全覆蓋,杜絕了過去抽樣存在每次都去“定點區域”和從來不去“盲區”的現象。2022年共抽檢樣品5.06萬份,日均檢測量達到138份,其中定量檢測2331份,達到千人2.2批次。二是專項監測持續加力。旗幟鮮明地樹立“檢出問題是成績、消除隱患是政績”的理念,緊盯主導產業、風險隱患和重點區域,加大專項監測頻次,增強時效性和精準性,對例行監測發現的風險隱患持續追蹤監測、排查問題、督促整改。2022年,共開展專項抽檢11次,抽檢樣品232份,抽檢范圍涵蓋了甘肅省確定的13個重點監管品種,供粵港奧蔬菜基地種植業產品和戈壁園區地方特色農產品。三是監督抽查持續加強。堅持檢打聯動,強化部門協作,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力度, 2022年市縣兩級共開展監督抽查7次,抽檢106份蔬菜樣品,依法依規查處農藥殘留超標問題,營造自覺守法按標生產的良好氛圍。
四、突出能力提升,強化人才支撐。一是引育人才提升軟實力。引進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各類高素質人才38人。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在浙江大學、山東濰坊地舉辦培訓班12次,累計培訓560多人次,邀請部、省等專家20多人到酒泉現場指導。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實現全市各級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全覆蓋,學習情況半年一通報、一年一考核。二是認證擴項提升硬實力。加快推動檢測條件建設,市農產品質監站先后通過CMA資質認定和CATL機構考核,是全省第3家通過“雙認證”的全品類檢測實驗室。加快推進縣級檢測機構“雙認證”,采取集中學習培訓、蹲點技術指導、模擬評審等多種方式,指導金塔、玉門、阿克塞3個縣級實驗室通過了“雙認證”考核,為系統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奠定堅實基礎。三是實戰練兵提升戰斗力。堅持每年舉辦市農產品檢驗檢測技能競賽,搭建“理論+培訓+實操”練兵訓練場,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干”,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連續多年榮獲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嘉獎,其中團體一等獎5次,個人一等獎5人,3人獲省“五一勞動”獎章,14人(次)獲省技術標兵榮譽稱號,有力支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