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漢中市市場監管系統結合市委深化“作風能力建設年”工作安排,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領域系統整治,有力有效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穩定向好。
堅決守牢“兩個零發生”底線
堅持以“四個最嚴”要求為遵循,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總攬,各項重點工作統籌謀劃,一體推進。一是將食品安全工作與市委深化“作風能力建設年”活動相結合。市委、政府主要領導專題調度示范城市創建、產地源頭治理、校園食品安全等工作,用足用好專班推進、督查排名、問效追責手段,對縣區工作按月督考排位通報6期。二是將“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與系統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做好“二十大”安保維穩工作相結合。全面實施“三大起底”,開展“三大整治”,累計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5.5萬戶次,整改風險問題8178戶,查辦違法案件639件,移送涉刑案件3件。三是將全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與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相結合。完成食品監督抽檢13529批次,合格率97.3%;基層智慧監管檢查覆蓋率達83%;開展以“共建食安示范市 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群眾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持續抓好校園食品安全
從嚴從實從細抓好校園食品安全監管,一是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和分級分類網格化管理措施。屬地市場監管所每季度至少對轄區學校食品安全開展一次全覆蓋全要素檢查,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累計對511家學校開展“雙隨機”抽查或“四不兩直”監督檢查。二是扎實開展秋季開學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檢查學校食堂1369戶次,校園周邊相關經營戶3654戶次,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128份,全面完成對全市1259所學校食堂和5個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食品安全風險提醒告知。三是加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力度。完成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抽檢713批次(其中餐飲具232批次、食品原料481批次),對所有不合格食品依法采取下架召回、源頭追溯等風險控制措施。四是督促推進管理規范和改造提升。學校食堂“明廚亮灶”達到100%,其中187所學校食堂視頻監控接入食品安全綜合業務監管系統。改造提升學校周邊小餐飲門店380戶。五是認真組織食品安全宣傳培訓。對學校負責人及從業人員開展崗前培訓3768人次,發放《校園食品安全手冊》1400本;聯合教育部門舉辦食品安全進校園、線上線下公開課、少兒創意書畫大賽等活動,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氛圍更加濃厚。
著力改善群眾消費環境
扎實推進小餐飲、食品小作坊標準化改造提升年度政府民生實事任務。加強督促檢查。指導食品小餐飲、小作坊對店堂衛生開展“移位式”清理打掃,對后廚環境實施“翻新式”規范改造,食品行業店容店貌、環境衛生、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三防”和消毒保潔設施配備使用等方面規范化程度有了質的提升。樹立行業標桿。從統一門頭牌匾、統一信息公示、統一衣帽著裝、統一硬件標準、統一工作規范等入手,深入打造漢臺區友愛路、小康路,南鄭區藝苑路,城固縣劉家橋等食品安全示范街區,并落實以獎代補政策,全市累計規范化改造提升食品小餐飲、小作坊門店2155戶,逐步形成了群眾受益、商家受惠的良好局面。回應群眾呼聲。將消費的“痛點”“熱點”直接引入執法決策,相繼組織開展了突查景區農家樂、突查網紅餐飲打卡地、突查早夜市、突查學校食堂等各類主題執法檢查“食安播報”專題執法宣傳節目,網絡點擊播放量突破4000萬人次,營造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來源:漢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