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農業科研再添新成果。由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常規粳稻“常農粳151”日前通過農業部農作物新品種審定,這是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第一個通過國家級審定的常規水稻新品種。據了解,農業部審定結果顯示,“常農粳151”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2級。
在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展示區,記者看到大片種植的水稻已呈現金黃一片,即將迎來新一輪豐收。“常農粳151”就是這個片區重點展示的水稻新品種。這兩天,“常農粳151”已經進入成熟期,育種科研人員正查看長勢,記錄今年的結實情況。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推廣研究員端木銀熙告訴記者,“常農粳151”米質優,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口感也不錯;“常農粳151”產量高,中試中,“常農粳151”平均畝產644.5千克,比對照嘉優五號增產3.5%;第三,“常農粳151”抗稻瘟病、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紋枯病發生也比較輕。因此,“常農粳151”有很大的發展前途。據介紹,農業部審定結果明確,“常農粳151”適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稻瘟病輕發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與雜交粳稻相比,由于省卻了雜交制種的相關工序,常規水稻品種更方便進行種子生產,給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帶來便利。端木銀熙說,“常農粳151”適宜大面積推廣,目前該品種經營權已順利轉讓給種業公司。據透露,從明年開始,“常農粳151”將大面積在長江中下游的江、浙、滬、皖、鄂以及晚粳稻區推廣應用。
據悉,多年來,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先后育成水稻新品種(組合)26個, 這些品種(組合)已在江、浙、滬、皖、鄂五省(市)累計推廣面積約6500萬畝,增產糧食約19.5億公斤,增加社會經濟效益約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