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營養,近年來,種類繁多的進口水果以其“好口感”和“高品質”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不過,市面上銷售的“洋水果”都有合法的身份嗎?
前陣子,市民方先生到超市里選購了一些水果,準備送給親朋好友。
方先生當時買了日本的葡萄、一個網紋瓜,還有哥倫比亞的麒麟果和火參果。
雖然這些“洋水果”的價格,比本地水果要貴上幾倍,甚至數十倍。但方先生覺得,買進口水果圖的就是“比國產水果品質高、口感好”。可回家后,方先生發現這些“洋水果”的標識并不完整。
由于沒有標注產地,方先生懷疑水果到底出產自何方。
進一步查詢的結果,讓方先生大吃一驚,這些水果我們國家都沒有允許進口。
事實上,對于進口水果有一套嚴密的檢驗檢疫制度,并不是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水果都允許進入中國。登錄國家海關總署的官方網站,根據查詢到最新版規定,允許從日本進口的水果只有蘋果和梨兩種,突尼斯的所有水果則均未被允許進入中國市場。
方先生很擔心,這些“洋水果”可能是通過不明渠道進入中國,逃避了檢驗檢疫,這樣對消費者的身體可能造成一定的損害。
市場普遍銷售 監管部門勒令下架
越南榴蓮、泰國火龍果、馬來牛油果等等,不管在朋友圈,還是在市面上都隨處可見一些貼著“洋標簽”的進口水果。這些水果真的就是貨真價實漂洋過海而來?其中是否存在貓膩呢?
在一家大型超市的水果銷售區,琳瑯滿目的進口水果比國產水果價格高多了。
不論是日本的葡萄,還是網紋瓜,這些水果都不在我國準入的進口水果《名錄》中。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幾家商場。發現類似的進口水果確實很多,價格也是一律的昂貴。
然而,在這些品名為“晴王”的高價青提的包裝盒上,記者并沒有看到任何中文標識,就連生產日期都沒有。而未出現在名錄中的突尼斯石榴和美國檸檬等水果,在該超市內均有銷售。
根據相關規定,商家銷售進口水果檢驗檢疫許可證,并保存相關進貨單據,以便查驗。這些所謂的洋水果,究竟是從哪里而來的呢?超市工作人員對此推說不清楚。
在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商家現場無法提供檢疫許可證,以及供貨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相關進貨臺賬。此外,這些“洋水果”的外包裝上也沒有中文標識。隨后,執法人員要求現場銷售的日本青提、突尼斯石榴和美國檸檬等無許可證的水果全部下架,并開具了整改通知書。
律師提醒,商家或者廠家生產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食品,消費者有權利主張10倍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