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消息,自2010年修訂后的近8年來,乳業國標一直飽受行業爭議。近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對此表態稱,考慮到當時修訂時的客觀情況,國標的確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比如標準制定程序時間滯后等。他建議,通過標準化試點的時機,盡快破解國內乳業國標修訂滯后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也表態稱,目前乳制品行業仍存產業結構落后的問題,中小型企業從食品安全、質量來講,出問題的可能性較大,可以通過標準化推動中小企業兼并重組,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
日前,國務院審議并通過了《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開展消費品標準化工作。國家標準委也發起了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評選工作,并在國內展開多個試點。乳業龍頭伊利近日作為行業首家企業也啟動了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
標準代表著一個行業的技術含量,目前我國的乳制品領域主要執行三類標準,分別是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其中,國家標準起著決定性作用,其他兩個一般不發揮作用,只是企業內部參照的原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國家標準已經落后于行業發展速度。
“有些外界說法比較極端,但不可否認,這個標準是存在很多缺陷,”宋昆岡坦言,現在關于乳制品的國家標準基本上是完善的,但考慮到實際客觀情況,當時標準制訂的程序和原則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國標在技術上并不代表著最先進。
宋昆岡表示:“我們標準的制定第一是參考最新的技術、最先進技術和工藝,另外我們還得照顧到后進企業的情況,所以有一些妥協。”該國家標準修訂版本的部分關鍵指標限值規定過低,曾引起業內熱議。比如,國標規定蛋白含量超過2.8克/100克即可,但企業標準往往設定為3.3克/100克甚至3.5克/100克以上。
現實情況是,不少企業并非按照國標來執行,而是按照企業更高的內控標準。伊利股份(26.970, 0.00, 0.00%)執行總裁張劍秋指出,伊利目前的企業標準已經高于國標,比如在檢測規程上,伊利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了50%定了企業標準線,并在此基礎上再提升20%的標準制定了內控線。
但是,國標落后這將帶來什么問題呢?宋昆岡提出,消費者對產品不信任,認為你們做的產品是用最低質量的牛奶,怎么能做出好產品呢?
第二,宋昆岡指出,國家標準沒有涵蓋所有的產品,存在漏洞;第三,他表示,國家標準制定程序時間滯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現在標準的制定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這個標準從列計劃到做完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時間長,就不能反映產品和行業的最新技術;并且,它的制作程序繁瑣,影響了企業的生產,”他表示。
宋昆岡的建議是,改變國家標準現狀比較難,但是行業標準的制訂應該創新,建立以國家標準為直接的標準體系,以行業標準為輔助的標準體系,在國標基礎上定出比國標更嚴的標準,同時,對標國際上最先進的標準。
陳君石則進一步表示,強調乳業標準化建設,有利于推動行業的整體進步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當前,中國乳企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還很弱,標準化事關話語權,中國乳業龍頭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國家標準委農業食品標準部食品處處長于茜也指出,本次啟動伊利的標準化試點工作希望其發揮技術優勢,圍繞市場需求后結合行業發展能夠研究國內外的標準差異,進一步提升行業標準水平。(新浪財經 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