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趙女士的女兒叮當(化名)才一周歲,添加輔食時,她就發現寶寶一吃雞蛋就會長濕疹,但一直沒有重視。前兩天,奶奶給叮當喂雞蛋,沒多久叮當就出現了嘔吐癥狀。家人把孩子抱到醫院時,孩子突然昏迷。醫生診斷,這是過敏引發的休克。經過搶救,孩子轉危為安,但仍在接受后續治療。
奶奶喂雞蛋
一歲孫女竟過敏休克
回想起前兩天發生的事,趙女士仍心驚不已。趙女士有個一周歲女兒叮當(化名),事發的早晨,叮當奶奶給孩子喂輔食,“喂了一只煮雞蛋,蛋白蛋黃她都吃了。”沒想到吃了沒多久,叮當身上就開始長出皮疹,還伴有嘔吐癥狀。奶奶趕緊把孩子抱到市婦幼保健院。“其間,孩子奶奶給我打電話了,我心想孩子肯定是過敏了。”趙女士說,叮當每次一吃蛋類食物就長濕疹,所以她基本不給孩子吃這類食物。“奶奶不清楚,我們夫妻上班也不在家。”
讓趙女士沒想到的是,叮當的過敏癥狀非常嚴重。奶奶抱著孩子到醫院沒多久,孩子突然出現了昏迷,眼睛直翻、臉色發紫,把家人嚇得不輕。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立刻對孩子進行搶救,“是典型的過敏引發的休克,癥狀較重。”兒科主任醫師周波告訴記者,經過15分鐘的補液等急救,孩子醒過來了。目前叮當仍在進行后續治療,過敏原在體內還需要幾天才可消除。
嬰兒最易過敏
蛋類花生水果等都是過敏原
“兒童很容易發生食物過敏反應。”周波介紹,其中多發于嬰兒,因為嬰兒接觸得最早和最多的就是食物,而他們的腸勃膜屏障作用又不夠成熟,容易使未經充分消化的食物大分子抗原通過腸道進入體內。
據了解,容易引起兒童過敏反應的食物有乳類、蛋類、大豆、花生、堅果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曾接診好幾例花生和芒果過敏的兒童。周波介紹,她曾接診一個5歲男童,平時腸胃不好,經常腹瀉,人也比較瘦小,檢查竟發現是花生過敏。還有一個女孩吃了芒果,皮膚浮腫、出現紅斑,差點休克。醫生解釋,這是因為芒果中含有的刺激性物質比較多,接觸到人體皮膚后,就會造成過敏,多表現為臉部輕微水腫、唇部及周圍發紅、皮疹、皮膚瘙癢等。該患兒是過敏體質,出現了急性過敏。
過敏最常發生反應的器官是消化道和皮膚。“過敏反應體現在呼吸系統,會引起呼吸困難,喉嚨水腫;消化系統則會出現嘔吐腹瀉、拉血便;體現在神經系統,就會突然出現抽搐等。”此外,食物過敏反應也可引起小兒鼻炎和哮喘。
一般來說,牛奶是引起兒童食物過敏反應最常見的原因。據統計,嬰兒濕疹半數與牛奶有關。牛奶引起的兒童消化系統過敏反應有兩種類型,其一為急性胃腸型,此型多見于3個月以內的嬰兒,表現為嚴重水瀉、嘔吐,甚至引起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重者可致死亡;其二為慢性胃腸型,患兒常為半歲以上的較大嬰兒,腹瀉較輕,呈間歇性,由于病程長,可致營養不良、水腫、貧血及生長發育障礙。
一年接診上百例
堅持母乳喂養 可預防寶寶過敏
昨天,記者從婦幼保健院兒科得知,我市兒童過敏率這些年也在逐步上升,目前已達到約20%。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一年接診上百例過敏患兒。兒科專家表示,過敏性疾病是18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三大常見疾病,還是所有年齡段人群排名第五的慢性病,在中國和發達國家一樣也呈快速上升趨勢。
周波表示,近年來的權威調查顯示,我國嬰幼兒過敏率上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孕期因素、喂養方式、嬰兒期因素等。
有不少媽媽認為,給孩子喂養母乳,可以預防過敏。兒科專家認為,這樣的說法有一定道理。“我們鼓勵母乳喂養,因為媽媽的乳頭上有一種細菌,孩子接觸后不會致病,卻有助于建立正常的菌群環境,強化免疫系統,預防一些過敏現象的發生。”
不少兒童會對牛奶蛋白過敏。其實,預防此過敏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寶寶4-6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喂養。而媽媽母乳不足時,要請兒保科的專家評估新生兒的過敏風險,千萬不要隨意選擇配方奶粉;必要時,選擇治療性、適度水解蛋白質的奶粉,降低蛋白質中的大分子,從而降低寶寶過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