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臺風“安比”來臨時,家住淮海西路288弄的許阿姨卻不為買菜發愁,手機微信中剛安裝的“食行生鮮”小程序替代了她使用多年的“買菜專用小拖車”:前一天夜里手機下單購買的蔬果、冰鮮,第二天下午就出現在樓下新安裝的生鮮柜里,許阿姨只需去取走菜品,拎上樓就能開火燒菜。
在安順路220 弄紡大小區,居民朱師傅使用手機軟件“買小菜”的本領也大有進步。原來,自從小區附近的美天安順菜市場改造為標準化“2.0版菜場”后,朱師傅在菜場也學著用手機掃描菜價標牌上的二維碼,查看生產地和物流過程,方便又安心。
日前發布的《中共上海市委關于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中提出,上海要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質生活新高地,增加多層次、高水平公共服務供給,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在長寧區,升級版標準化菜場、智慧微菜場、蔬菜直供進小區等為老百姓的“菜籃子”提供了智能化、便利化和更為標準化的選擇,但遇臺風、高溫輪流夾擊,居民們擔心的菜價上漲、品種和品質不穩定等問題能否隨著新業態的出現徹底解決,仍需政企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