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永州市冷水灘區食藥監局獲悉,自7月19日開始,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為期5個月的打擊酒類產品違法行為專項稽查行動。這是繼6月26日查處某公司無證生產加工白酒案后的又一重大行動。
近年以來,部分地區發生酒類產品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無證生產經營等行為,尤其是去年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發生飲酒中毒事件,造成了3人死亡,原因是使用了甲醇勾兌所致,暴露出白酒小作坊和散裝白酒生產經營質量安全仍存在風險隱患。永州“酒文化”歷史悠久,為進一步打擊酒類產品違法犯罪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冷水灘區食藥監局根據省局《關于加強白酒小作坊和散裝白酒生產經營規范管理的通知》《關于開展打擊酒類產品違法行為專項稽查行動的通知》有關要求,結合全區工作實際,決定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打擊酒類產品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全面排查酒類產品生產、銷售以及餐飲環節風險隱患,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督促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
專項稽查行動以轄區內酒類產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銷售者及餐飲服務提供者、制假售假黑窩點為重點稽查對象,以白酒、葡萄酒及果酒、其他酒(配制酒、其他蒸餾酒、其他發酵酒),散裝酒銷售的白酒和小作坊生產的其他蒸餾酒等酒類產品為重點產品,重點稽查使用甲醇、工業酒精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生產、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壯陽類、鎮痛類等藥物成分的非法違規行為;標簽標識違反法律、法規或食品安全標準,無證生產經營、經營假冒偽劣酒類產品,特別是無合法來源、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酒類產品、非法進口酒以及其他可能導致食品安全風險的違法違規行為。
冷水灘區以此次專項稽查行動為契機,迅速開展白酒小作坊和散裝白酒生產經營特別是餐飲店自行泡制的“藥酒、補酒”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摸清底數,掌握情況,并對轄區白酒小作坊和散裝白酒生產經營單位(含未獲證)開展普查登記,建立健全監管工作檔案,掌握生產工藝、銷售范圍等基本信息,切實納入監管視野,不留死角。同時,針對酒類產品常見的勾兌甲醇、非法添加、濫用食品添加劑、無證生產經營等違法行為,通過投訴舉報、日常監管、執法檢驗等途徑,充分發揮酒類電子溯源監管平臺作用,收集發掘違法行為線索,集中查處一批酒類產品違法案件,震懾酒類產品違法犯罪行為,徹底凈化酒類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