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臨近,北京豐臺區五大批發市場的食品安全工作不斷推進。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從豐臺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豐臺區食藥監局”)了解到,五大批發市場對于入場食用農產品施行的是“批批檢”制度。其中,市場的快檢服務僅20分鐘就能得到檢測報告。
在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大門口,快檢工作站的專業檢測人員將一份檢測合格報告送到了商戶手中,拿到報告后,運送蔬菜的大車轟鳴著駛入了市場交易區,而從檢測人員取樣、快檢到送出檢測報告,僅僅過去了20分鐘。
日前,在冬奧會食品安全進行動員部署會議上,北京與來自全國21個省55個地市81個縣的政府監管部門、基地和企業,共同啟動了食品安全“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工作機制。豐臺區作為重大活動保障食材供應的主渠道,已與外埠21個省的245個生產基地簽署516份合作協議,優質供應鏈的打開,使得豐臺區農副產品日銷售量進一步增長,僅新發地市場日吞吐果蔬已達3萬余噸、豬牛羊近5000頭、水產1800多噸。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豐臺區五大批發市場,各市場對于入場食用農產品施行的是“批批檢”制度。與此同時,豐臺區食藥監局將大型批發市場輸入性風險防控工作與深化放管服改革進行了融合,為商戶推出了市場檢測“零距離”式服務。即在新發地市場三個進場大門口和活魚交易區建立4個快檢工作站,派駐專業檢測人員,配發相應試劑和儀器,主要針對進場的蔬菜、水果和鮮活水產開展快速檢測服務,并向商戶提供即時檢測報告。
豐臺區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豐臺區將開發進京食品信息化管理系統,打造監管“數據庫”;對存在違法行為及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和企業進行公示,啟動聯動懲戒機制,設立違法“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