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威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18年上半年食品安全情況。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食品檢測11000批次,發現不合格產品275批次,合格率為97.5%,抽檢信息均通過網站向社會公布。對不合格產品及時開展核查處置,追蹤溯源,處置率達100%。
在進行食品檢測和追蹤溯源的同時,按照“風險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要求,威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66種食品、226項風險隱患,列明清單,實行重點防控。針對農獸藥殘留、重金屬超標、非法添加等高風險項目以及集中就餐等高風險場所,組織開展了肉制品、植物油、酒類、飲用水、飲料、校園周邊“五毛食品”、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養老院食堂及網絡訂餐等專項整治。
在食品生產領域,積極創建省級食品生產示范基地、“食安山東”食品生產示范企業、小作坊集中園區和小作坊示范店;在食品流通領域,開展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化農貿市場、“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食品攤點示范區創建;在餐飲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明廚亮灶”“清潔廚房”“六常法管理”餐飲單位提升行動、校園綠色餐飲行動和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提升行動。全年力爭新創建省級食品生產示范企業8家以上,打造食品經營示范單位100家以上。
此外,市食安辦、市食藥監局、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法院等五部門建立了食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探索實施食品違法犯罪追償機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保健食品、乳制品、肉制品、小麥粉、食用植物油、白酒、葡萄酒、茶葉、食品添加劑等重點食品生產企業,以及規模以上生產企業全部建立信息化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同時,加快推進網上訂餐平臺監管信息化項目建設,實現“以網治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