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小作坊監管,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繞不開的熱門話題之一,它“身軀”雖小卻也五臟俱全,一樣能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在泉州,食品小作坊生產量大、涉及面廣,給食品安全監管帶來困難和挑戰早已人所皆知,然而,面對如此復雜、龐大的小作坊監管難題,泉州食藥監管部門毫不畏懼,提出要全力推動食品加工小作坊提檔升級,著力打造一批條件具備、質量保證、加工規范、體現地方特色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截至目前,泉州市已創建省、市級示范點38家。
近年來,泉州按照“整治和規范一批風險隱患突出的小作坊,引導和推動一批具備條件的小作坊規范取證,打擊和取締一批生產條件惡劣、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作坊'’黑窩點‘”的總體思路,進一步督促具備條件的小作坊依法取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同時發揮已獲證成為示范點的小作坊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在完善生產條件、原輔材料管理、規范生產加工過程等方面的指導力度。目前,全市已有170家小作坊取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
給食品小作坊發證不應成為監管部門的最后手段,積極探索小作坊長效治理機制才是治理“小作坊”之亂象的根本所在。基于此種治理理念,泉州積極探索并提出“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集中監管”的區域監管新模式,按照“政府扶持、部門指導、市場運作”的總體思路,積極創造條件建設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鼓勵和支持食品加工小作坊改善生產經營條件、改進生產工藝技術,積極引導食品小作坊向基地聚集,促進食品加工小作坊朝著標準化、集約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泉州在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創建的同時,還通過確定候選名單、加快提升改造、實施以獎代補、靠前幫扶指導、規范考評創建和及時調整小作坊目錄六大舉措,積極打造一批條件具備、質量保證、規范加工、體現地方特色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下一階段,泉州將按照“要求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的治理原則,持續擴大小作坊示范點數量,加強小作坊日常監管,加大無證非法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全市小作坊生產規范化水平,致力打造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為人民群眾飲食把好入“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