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連續推出的關于武漢檳榔危害的報道,引起全城關注。許多市民來電詢問,既然檳榔危害多多,武漢能否為禁止檳榔出臺地方法規?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內禁止檳榔的政府令早有先例。1996年9月24日,廈門市時任市長洪永世就簽署了廈門市政府第37號令,發布《廈門市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規定》。該辦法實施至今,一直在廈門處于嚴管狀態。廈門當時是在什么背景下出臺這項管理規定的?取得了怎樣的效果?5月8日、9日,本報特派記者連續兩日走訪廈門市政府相關部門、醫院,并在街頭進行了隨機調查。
從一份文件通告到一項政府禁令
需要市民發自內心支持
5月8日下午3時,廈門市法制局五樓會議室,法規處處長姜宏見到記者第一面就笑著問:“我們已經看到了武漢晚報的報道,你看到我們這里有嚼食檳榔的市民沒有?”
姜宏說,一項政府規定的出臺,除了各級各部門嚴格監督執行,其實更重要的,是需要市民知曉理解配合。“應該成為市民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
姜宏介紹,其實早在1994年3月30日,廈門市人民政府就出臺了《關于在本市轄區內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的通告》,當時的通告盡管只有短短4條,但也是在全國率先“吃螃蟹”。
該通告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廈門市轄區內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在本市生產、銷售檳榔的,由市各級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其全部檳榔及非法所得,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吊銷其營業執照;違反本通告食用檳榔者,由廈門市城市建設管理監察大隊視其情節輕重處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對舉報有功者,從罰沒款中提取50%給予獎勵。
到1996年9月24日,廈門市人民政府將這則文件通告,升級成為政府的規定,具體內容大體相同,只是刪除了“情節嚴重的可吊銷其營業執照”和舉報獎勵標準。
強力維護市容環境衛生
廈門率先對檳榔說“不”
姜宏說,該項規定已經實施22年,而且參與人員變動很大,有的已經退休不在廈門,很難找到當時的決策者。“當時出臺這個規定,就是為了環境衛生整治,這一點毫無疑問。長期嚼檳榔誘發口腔癌等疾病,是近年才引起大家的普遍關注,也更證實了這個規定的科學性,既保護了市容市貌,又保護了人民健康。”
廈門與臺灣隔海相望,而臺灣是食用檳榔相對盛行的地區。姜宏從一些廈門老人口中了解到,當時,一些年輕人追求時髦,將臺灣吃檳榔的習慣帶到廈門,不僅氣味大,而且隨街亂吐檳榔泡沫,污染城市環境。廈門歷來重視環境衛生,開始動真格整治檳榔,維護市容環境衛生。
對這一點,廈門市一些年長的市民體會特別深刻。東浦路72歲老人陳大傳說:“我們廈門市自1990年開始創建國家衛生城市,1996年被授予國家衛生城市稱號,政府是下了決心要讓城市更加衛生漂亮,是一件好事。”
廈門一直以來對文明衛生很是重視,現在已經連續多年獲得全國文明衛生城市。
“從1996年嚴格規定不讓生產銷售購買檳榔,到2017年出臺的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這是廈門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促進文明建設,從制度設計上重視這一塊。”姜宏說。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舉行,評價廈門為“高顏值、高素質”的城市。
廈門如何落實檳榔禁令?
“四駕馬車”橫豎管到底
禁止檳榔的生產、銷售和食用,承擔監督執法任務的是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我們大街上,你幾乎看不到嚼食檳榔的。”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法規處處長吳煌開自豪地說。
吳煌開說,1996年出臺政府規定后,他們始終堅持以勸導為主,同時嚴格執行,有力保證規章制度的落實。其實,廈門市民沒有吃檳榔的習慣,觀念很重要。一個政府的規定出臺,只有6項條款,簡明扼要,而且超實用。吳煌開說,老百姓能理解支持,“大家自覺抵制,自覺遵守執行,這是最好的措施。”
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江頭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姜麗明介紹,在實施禁止檳榔或其他違規行為方面,有“四駕馬車”的做法,“360度全覆蓋、無死角”。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建立網格員監管機制,“橫到邊豎到底”,加強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監管。江頭市場監督所有16個網格員,分布在各個社區,發揮監督作用;
其次,加強宣傳。每年年初,所里會召集轄區各個大型酒店、商場等人員進行培訓,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第三,對大型批發企業、配送企業,進行監管,建立“入市必登”系統。
最后,加強巡查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
查處:銷售29包檳榔獲利18元
被罰1000元
姜麗明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嚴格管理監督措施,每年查處違規生產銷售檳榔的案例很少。“只有加強監管,才能將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2017年11月3日,江頭市場監督所接到市民舉報,反映位于湖里區江順里一家公司對外銷售檳榔。執法人員了解到,該公司老板葉某從淘寶網店購進一批檳榔,包裝銷售,已經銷售29包,售出產品貨值136.40元,違法獲利18.10元。根據相關規定,監督所建議對葉某處罰1000元。
2016年7月,福建詔安縣人吳某從海南購進檳榔“通果”16500個,在廈門市湖里區呂嶺路對這些檳榔進行包裝銷售。至當年10月案發時,共銷售1370盒,違法所得1544.40元。事后,他被處罰3000元。
兩大醫院探訪:
因嚼食檳榔誘發
口腔癌的病例幾乎沒有
廈門市因檳榔帶來的口腔病變的情況怎么樣?
廈門市口腔醫院副院長、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胡硯平,從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畢業,來廈門10多年,很少看到有廈門人嚼食檳榔。最近該院收治的一例舌頭鱗狀細胞癌,病人反映沒有嚼食檳榔習慣。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市第一醫院)頭頸頜面外科主任醫師關麗梅,從醫30年,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的病人中,幾乎沒有因長期大量嚼食檳榔誘發口腔癌的。”
特派記者街頭調查:
當地商店沒見售賣
市民對檳榔一臉嫌棄
連續兩日,記者在廈門市東浦路、湖濱南路、仙岳路、禾祥西路等路段,走訪了12家超市便利店。
在湖濱南路一家“振環便利店”,記者有意詢問:“您這里有檳榔賣嗎?”
“我們這里不賣檳榔。對身體健康不好,而且政府也不讓賣。”老板黃先生回答。
在禾祥西路一家超市,記者詢問營業員,營業員笑起來:“要吃檳榔到湖南去買,那里有很多檳榔。”
記者還在廈門市大街上隨機采訪52位路人。在湖濱南路做生意的53歲市民仇春林說,見都沒見過檳榔。聽說是記者采訪,作為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仇先生表示自己知道廈門市政府有規定,嚴禁生產銷售食用檳榔,“這既是為我們健康著想,也對城市環境有利。”
“如果你不說,我還真忘掉了檳榔。”在廈門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卓宏先生說,“我們廈門有茶文化,流行喝茶。”
的士司機鄭師傅說,特別支持廈門市對檳榔的嚴管令,“我們從媒體上看到過,長期吃檳榔會誘發口腔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