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不合格企業要認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強化自律,以信立身,切實提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近日,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在長春市召開重點食品生產企業約談會,對2017年國抽或省抽中有2個批次以上樣品不合格的28家食品生產企業及企業所在地市(州)、縣(市、區)食品生產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集體約談,并就落實主體責任提出明確要求。
數據顯示,2017年,吉林省食品生產企業在國家和省監督抽驗中抽檢合格率為97.9%。不合格品種集中在酒類、肉制品、調味品、飲料和食用油等類別,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企業管理者落實主體責任意識不牢、食品原輔料進貨查驗制度落實不嚴格、不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標準組織生產、生產過程控制和關鍵點控制不嚴等。
約談會上,吉林省食藥監局副局長魏茂義強調,食品生產企業負責人要認清形勢,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到出現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違法添加、虛假宣傳等不法手段生產經營食品行為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對主觀故意違法違規企業,監管部門不僅要依法實施嚴厲的經濟處罰,還要建立“黑名單”,將違法行為向社會公示;對屢教不改的企業,將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吊證后在一定期限內不再受理許可申請。
約談會要求,各級食品監管部門要履職盡責,通過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來落實監管責任。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吉林省食藥監局負責對國抽不合格企業進行飛行檢查,市(州)局對省抽不合格企業進行飛檢,縣(市、區)局做好日常監督檢查。飛檢堅持“雙查”——檢查企業食品安全制度執行情況和監管部門職責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