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豐餐飲特色街”坐落在北京豐臺區萬豐路,街區總長度約1600米,全街能同時容納兩萬余人就餐。自2007年第一家餐飲企業入駐開始,經過10年的發展,目前已擁有餐飲服務單位84家,目前這條街區已經成為豐臺區地標性的美食街。
為進一步提升萬豐路餐飲街食品安全整體水平,保障來此就餐的消費者飲食安全,根據市局的統一要求,去年以來,豐臺區食藥監局餐飲科和盧溝橋鄉食品藥品監管所有效聯動,全力推動“陽光餐飲”工程建設,通過加強餐飲業質量安全監管,推進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和食品加工操作過程可視化,不斷提高街區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2017年11月21日,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舉辦的首批“北京市陽光餐飲示范街區”頒牌儀式上,豐臺區萬豐路榮獲首批“陽光餐飲示范街”。
4月25日,記者跟隨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區創建評估小組走進示范街區,探尋餐飲企業如何曬出“舌尖背后的故事”。
正值午間用餐高峰時間,監管人員陪同檢查組走進一家大型的連鎖經營餐飲單位,廚師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擇菜、洗菜、切菜、煎炒烹炸、裝盤,每一個步驟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在離后廚數墻之隔的大廳內,一個電子大屏對他們加工操作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現場直播”,6個分切畫面讓灶臺、洗碗間、切配區等廚房“重地”都一覽無余。不少在排隊等待的食客們都饒有興致的在觀看著大屏。
盧溝橋鄉食藥所常務副所長孫金華介紹到:現在萬豐路餐飲街所有的餐館,已經全部實現了陽光餐飲,每家每戶在顯著位置都有大屏在用餐時間向公眾展示后廚烹飪情況,在推進這項工程過程中,食藥監部門采取了四步走的工作思路,一是通過制定下發《盧溝橋鄉“陽光餐飲”工程工作實施方案》,確定領導、分工、工作重點,二是專門召開3次大型“陽光餐飲”工程培訓會,工程推進期間工作人員逐戶上門對建設單位進行現場指導,確保各階段建設目標如期完成。三是做好“陽光公示”,要求餐飲服務單位將企業資質、員工健康證、食材進貨渠道、日常檢查記錄等信息統一格式,在店堂顯著位置向消費者公示。同時,將食品供貨商資質、企業內部培訓、餐廚垃圾處理、餐飲具消毒、進貨臺賬、肉類檢疫票據等信息資料定期歸集,整理成冊。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向轄區公眾各類“陽光餐飲”工程宣傳材料5000余份,利用商超內的大型LED屏不間斷播放“陽光餐飲”工程宣傳片。在萬豐路設置18個“創區-陽光餐飲”宣傳欄,詳細介紹“陽光餐飲”工程的內容和意義,讓消費者更加深入了解“陽光餐飲”工程,關注“陽光餐飲”工程。
“截至目前豐臺區共有2600余家餐飲單位實現了陽光餐飲,建設率已經超過轄區餐飲單位總數的50%,盧溝橋鄉地區”萬豐特色餐飲街“、”恒泰廣場“、”銀座廣場“等餐飲消費集中場所全部實現了陽光餐飲,除了在餐館內部大屏觀看后廚情況,很多單位也將后廚信息實時上傳到APP,基于此平臺,消費者可以查詢餐飲企業的證照、實時查看后廚情況、企業量化分級等;餐飲企業可以宣傳自主品牌、推薦菜品、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孫金華所長邊說邊拿出手機,打開了一款名為“北京市陽光餐飲”的APP軟件,大廳里電子顯示屏上的內容清晰的在手機上呈現,“目前豐臺區共有600多個后廚探頭已經接入了這個APP后臺終端,萬豐路除了個別餐館在做探頭技術調整,其余80%以上的餐飲單位都可以通過手機來”秀“后廚了。”
據悉,豐臺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市局的要求,在“信息陽光”、“過程陽光”、“陽光評價”的基礎上,引入“陽光管理”和“陽光懲戒”措施,每月定期邀請媒體、公眾代表作為“陽光監督員”參與到監管部門日常對餐飲單位后廚的檢查,同時要求每家餐飲單位設置公眾意見薄,廣泛征集各方對轄區食品安全的意見和建議。在日常監管過程中,監管人員將加大對餐飲單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檢查力度,及時向社會公開違法信息,要求被處罰單位在信息公示欄作出至少一個月的違法行為處罰公示,真正做到讓餐飲的各個環節都曬在陽光下,讓消費者吃的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