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記者在福建省廈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看到一組廈門市自2015年以來開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活動的“成績單”。
為誰而創?創建怎樣的城市?廈門市在開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活動中,始終堅持為民創、惠民生、靠民力的理念,以“看得見、摸得著”的食品安全治理成果,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8年初,福建省政府對全省各設區市食品安全進行了考核評議,結果顯示,廈門市綜合排名及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均獲第一名。尤其是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達76.12%,連續兩年在福建省位列第一。
下大力打擊虛假宣傳行為
2018年4月9日,在廈門湖里區老年大學,由湖里區市場監管局組織的一場以“食藥安全走進老年大學”為主旨的科普宣傳活動正在進行,平日里走街串巷的監管人員變身課堂老師,向在場的80多位老人講解虛假保健食品宣傳的真實“面目”。
廈門市政府已經連續5年,通過入戶、網絡問卷等多渠道,了解群眾的需求,傾聽群眾的呼聲,并結合廈門市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梳理出農產品、餐飲及保健食品安全在內的10余項群眾最為關切的食品安全“問題清單”,為做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既要找準宣傳對象,也要花力氣打擊虛假宣傳的行為,通過專項整治工作,發現一起處置一起。”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在食品、保健食品領域開展的專項行動,該局共檢查生產經營單位11408家,發現問題產品8批次,責令整改10家,召回產品4批次,責令停產1家。此外,該局還圍繞食品標簽通則GB7718、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標準等開展專題培訓工作。
建檢測室為群眾提供便利
在廈門,買菜已經不只是簡簡單單的買。家住思明區松柏菜市場附近的黃女士,每星期三買完菜,都會來到位于市場二樓的筼筜市場監管所的食品安全快檢室檢測一下。她說,買的菜安全情況怎樣,檢測一下沒問題就放心了。
目前,這樣的檢測室在廈門已經完成3個并投入使用。據悉,2018年年底廈門市將參考借鑒已建模式,在全市其他的18個基層所完成食品安全快檢室建設工作,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2017年廈門市食品抽檢數據顯示,共計抽檢2萬批次,達每千人5份,實現抽檢結果100%向社會公示,不合格產品100%核查處置。”廈門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綜合協調與督查處抽檢辦負責人戴林說,抽檢工作以民意為導向,對群眾關注的重大民生類食品實施月月抽檢,保障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目前,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為食品流通監管配備1輛食品安全快檢車,開展食品安全的流動檢測和快速檢測,并計劃完成全市6個區局的食品快檢車配備工作,為群眾食品檢測提供更多的便利。
拓寬群眾參與共治渠道
百姓從商場購買的食品如果不放心,可以登陸“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網”,輸入商品條形碼或追溯碼,立刻就能了解到生產廠家證照資質、質量合格證以及溯源信息。據了解,這是“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專門開辟的“社會共治”板塊。
此外,在食品安全“知其所以然”的科普宣傳方面,廈門市創新推出“食安斗陣行”這一富有閩南特色的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活動,在廈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食品安全進校園之“校園走透透”,餐飲服務環節“你挑毛病我付錢”,食品抽檢之“你點我檢”等系列活動,從農貿市場到餐桌,從校園到社區,廈門食品安全共建氛圍日益濃厚。
依托“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廈門市食品安全公眾號“食安廈門”開設了“一查到底”(掃描產品二維碼即可獲悉食品安全相關信息)以及“在線投訴舉報”模塊,實打實地拓寬了群眾參與食品安全共治的渠道,較好地為群眾提升食品安全意識,構筑堅實的“防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