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曝出,一些即食燕窩97%為糖水和增稠劑,最高燕窩含量僅為2.5%左右,營養價值甚至還不如雞蛋。對此,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市場專業委員會回應稱,這一配比符合燕窩的科學食用方法。
燕窩含量低就沒營養?
國燕委理事長馬增俊表示,燕窩是一種特殊的食材,經過3到4小時的泡發,燕窩的發頭可達6至8倍,如果燉煮后,發頭會達到12至18倍。以一瓶即食燕窩凈重是100克,投放1克的干燕窩為例,燕窩經過泡發和燉煮后,燕窩重量會達到12到18克,因此3克的干燕窩經過泡發后,足以燉煮出一碗濃濃的燕窩。以一碗燕窩150克為例,固形物含量超過25%,燕窩酸含量約140mg,因此即食燕窩中3%為燕窩、97%為冰糖水的配比,“是符合燕窩科學食用方法的。”他認為,“即食燕窩中3%的干燕窩,含有的唾液酸足夠起到關鍵作用,如果用這個比例來貶低即食燕窩是非常錯誤的。”
低濃度的即食燕窩(濃度低于20%)會添加微量的增稠劑(一般是瓊脂)。專家稱,添加增稠劑的作用只是為了增加水的密度比重和張力,使燕窩固形物不會出現下沉的現象,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產品的形態而已。如果是100克的即食燕窩,添加瓊脂的量也只是0.06克到0.1克,這個量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即食燕窩中添加增稠劑是安全的,也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法,對人體沒有影響。
“評價燕窩營養的標準不在于蛋白質,唾液酸才是燕窩的關鍵成分之一”,廈門大學教授李紅衛解釋,以蛋白質來判定燕窩營養價值不如雞蛋是錯誤的。干燕窩蛋白質含量為50%,假設一天食用3至5克燕窩,通過燕窩攝入的蛋白質不到3克,但是對比唾液酸的含量,1克干燕窩相當于40個雞蛋。而且,唾液酸才是燕窩發揮作用的最主要成分。
如何判定假燕窩?
據國燕委介紹,常見的燕窩摻偽方式有3種:一是刷膠掛漿,將瓊脂、銀耳、豬皮和淀粉等加工品或其他膠質涂抹在燕窩挑完毛后的天然縫隙上,降低燕窩純度,增加燕窩重量;二是粘碎增重,一些劣質燕窩被混入名貴燕窩中以次充好,如用草燕等劣質原材料加工混入燕條、燕碎等;三是添加其他物質,如添加銀耳、卡拉膠、紅色海藻、豬皮、明膠、淀粉、瓊脂等到燕窩中,用以制作即食燕窩罐頭。
2018年燕窩行業年會將于7月召開,國燕委將發布最新制定的燕窩行業社團標準及燕窩消費指南,正式啟動燕窩的標準化工作,并且將制定規格標準,對燕窩的附加產品做分析,讓消費者有據可依,再也不用擔心買到假燕窩。國燕委還將推動供應鏈升級改造計劃,減少中間環節,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實惠的價格。
相關報道:燕之屋燕窩被指97%為糖水和增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