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池州市貴池區梅村鎮霄坑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偉提出了一份《關于禁止(限制)使用陶瓷作為酒類飲料包裝器皿的建議》,引起了白酒行業的廣泛關注,因為白酒一向是過度包裝的“重災區”。
王建偉建議,改變目前白酒過度包裝的現狀,盡快制定白酒行業包裝國家標準,科學合理地規范白酒行業包裝。同時提出,“出于節省資源和食品安全的考慮,可禁止陶瓷瓶作為白酒包裝使用,而統一使用玻璃瓶。玻璃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硅酸鹽,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不會被酒精類等酸性食品腐蝕。另外玻璃制品還可回收再利用,有效節約資源消耗。”
藍鯨產經記者了解到,為了限制過度包裝,國家已經出臺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的國家標準,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實行。其中規定了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層數不得多于3層,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售價的20%。并同時針對飲料、酒、糕點、糧食、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過度包裝現象較為嚴重的商品,標準指標要求進行了相應調整。
但是,白酒過度包裝的風潮并沒有被遏制住,2015年上海質監局曾發布通報披露,多個知名白酒企業的產品均存在包裝空隙率過高的問題,屬于過度包裝。
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白酒企業的過度包裝風潮,主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送禮時的“面子”需求,實際并不可取。從商品本質來看,玻璃是惰性氣體,很難與白酒發生化學反應,是白酒首選的容器。其次,從成本來看,陶瓷瓶包裝較一般玻璃瓶的成本要高兩倍,采取玻璃包裝或減少包裝,對于消費者和廠家均有利。“如果從立法角度,嚴格管理酒類過分包裝,有利于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然而,雖然酒業人士對白酒的過度包裝現象均持反對態度,但對于取締陶瓷包裝則持有不同觀點。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劉員表示,自己一貫反對白酒的過分包裝。但是他也提出,并不一定嚴格禁止陶瓷瓶的使用,尤其是隨著科技和機械化生產的進步,陶瓷的生產成本也將隨之降低。“從目前來看,白酒行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回收產業鏈,實際上玻璃瓶也很難進行再利用。站在綠色環保的角度,行業應推動對于白酒包裝的重復再利用。”
重慶詩仙太白詩眾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江鵬從白酒的釀造角度考慮,表示不能因為節省資源就禁用陶瓷。他告訴記者,從對酒體品質而言,陶瓷有特殊作用,陶壇本身含有眾多微量元素,能促進酒分子結合作用,氧化、酯化、反應快,能促進酒體老熟速度,使酒的口味醇和。“尤其中國白酒特有的老酒香氣產生的最佳途徑,仍然是靠陶壇貯存多年以上方可出現,陶瓷的微孔,有利于空氣促進酒體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陳香。對于部分高端酒而言,用陶瓷更好。”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牌名酒企業內部人士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不提倡白酒過度包裝,但不能一概而論。陶瓷承載了中國的民族情感,尤其是在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中,以陶瓷為包裝,也可以豐富品牌內涵,凸顯民族文化和元素。建議國家在立法過程中,可以適當考慮實際情況,引導行業和企業綠色環保發展。
酒鬼酒官方也回復記者稱,中國名優白酒企業都在使用,陶瓷瓶作為白酒包裝很經濟、安全、科學,又提升了產品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