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我國鹽業體制改革進入實施階段,食鹽生產企業被允許進入市場銷售領域,并且放開了跨區域限制,可以跨省銷售食鹽。在今年兩會上,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趙啟三,請他就鹽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
“鹽業體制改革標志著我國沿襲千年的食鹽專營制度就此改變。破除壟斷之后,人們擁有了吃鹽的多樣選擇權,而食鹽生產者則獲得了生產經營的自主權,”趙啟三代表向記者介紹道,“沿著改革路徑往前走,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鹽品質量得到提高,價格更加合理,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鹽業改革也可以破解原由于政策形成的利益不平衡,也將達到一種新的平衡,這是改革的初衷。”
如今,鹽業體制改革走過了第一年,但經過趙啟三代表長期走訪調研,在落實改革要求方面,有一些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經過我的調查和了解,許多鹽業生產企業反映其在開展跨區域經營時頻頻受阻,大批企業的食用鹽在進入江蘇、云南、河南、山東等省份之后被當地的鹽務局查扣、毀壞、封存下架,營銷人員被打傷甚至被以非法經營罪羈押。現實是,鹽業改革之后,地方保護主義之風屢禁不止,有的地方鹽務局設置行政壁壘,阻礙外地食鹽進入本地市場,甚至有個別地方鹽務局公開發文,堵鹽路,抓鹽商。”趙啟三代表坦言。
對此,趙啟三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全面準確落實鹽改精神,抓緊完善地方涉鹽法規體系。建議鹽行業政企分開并按國務院令制定實施細則。國務院令696號文講到:食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產業,食鹽專賣是今后發展的總趨勢。呼吁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要盡快按國務院令制定實施細則,督促各級鹽行業按照細則認真執行,對違反者要追究責任,采取追責制。
二、落實鹽改跨區經營政策,積極釋放市場活力。開展食鹽跨區經營的主要障礙是部分地方鹽務局和鹽業公司政企不分,鹽業公司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設置行政壁壘。應繼續不斷加大落實鹽改跨區經營政策,破除食鹽的行業壟斷,讓消費者有吃鹽的選擇權,同時解放食鹽企業生產力。政府應加強監管,開通有效舉報、處理渠道。打破地方保護藩籬,繼續加大開放力度,不能留下爛尾樓。對“打壓外地食鹽”這種做法做到“零容忍”。
三、切實做好鹽業政企分開。要加快推進政企分開,完善食鹽專業化監管體制。要避免地方勢力以“為了生存”等幌子,阻礙國務院頒布的鹽改政策的正確執行,保護合法鹽企權益。
此外,趙啟三代表還建議,應加大涉鹽機構的反腐力度。建議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以及各級紀律監察部門加大督促鹽行業政企分開和反腐力度,清除鹽行業的個別害群之馬,使合法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應進一步加強監督督查巡視工作,建議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在2017年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2018年針對鹽行業的督查和巡視工作,督促地方落實鹽改新政,從根本上解決鹽行業存在的問題,有效遏制鹽行業的市場亂象;應開展食鹽質量安全專項檢查,確保人民群眾食鹽安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