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國政協委員嚴琦建議,可引導涉農企業參與特色農產品品牌創建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
嚴琦表示,目前,全國各地都在不斷推出一些特色農產品,但由于受傳統農業生產經營觀念的影響,當前許多農業生產者經營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產品,品牌意識淡薄。
同時,一些農產品生產者在農業發展項目中沒有很好地依托區域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在創建農產品品牌時,沒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豐富農產品的文化底蘊,忽視了農產品品牌文化內涵的研究挖掘和建設深化。
嚴琦建議,應引導涉農企業參與特色農產品品牌創建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引導企業增強協同發展意識,在基地建設、技術研發、精深加工、產品營銷等環節分工協作,實現資源共享,聯合創建市場前景好、競爭能力強的特色品牌;引導龍頭企業牽頭成立行業商會,逐步建立健全質量監管、品牌準入、標識使用、違規處罰等行業管理規則,切實加大名優品牌的保護力度。同時要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建設,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品種結構,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生產布局。
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實踐新的農產品分銷傳播渠道,通過建立個性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村電商發展與特色農產品的有效對接,推動特色農產品“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融合,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產業優勢、就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通過建設“農-超”對接、直銷專賣、定單營銷、網絡營銷、農產品會展、觀光農業和知識營銷等渠道,拓展農產品品牌空間。
嚴琦表示,除了宏觀層面,有關部門還應從微觀層面在傳遞市場信息、地域資源整合、組建農業專業化團體、協調農業企業或團體與下游商家的關系、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品牌推廣平臺、協助農業企業或團體進行品牌宣傳和公共關系活動、組織品牌建設培訓和專家指導、提供農業科技服務等方面采取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引導和扶持農產品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