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隴南市禮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張常委
“在政府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開始和隴南當地網商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網商)幫貧困戶有限銷售特色產品、義務為貧困戶代購生產生活資料,探索出了‘一店帶多戶’、‘一人帶一村’的電商脫貧模式。”
1月27日,甘肅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隴南市禮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張常委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向甘肅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甘肅省隴南電商扶貧再升級的建議》。
此前,甘肅省省長唐仁健24日在甘肅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充分肯定了隴南電商扶貧模式。他強調,2018年要聚焦重點打好難點脫貧攻堅戰,要全面推廣隴南電商扶貧經驗。
澎湃新聞了解到,隴南市政府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進精準扶貧方式改革的重要舉措,出臺了一系列電商發展思路,形成了隴南農產品電商發展模式。
2015年,隴南市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電商扶貧試點市”,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
不過在澎湃新聞采訪中,張常委坦言,目前隴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緩慢,產業鏈整合運作效率低,產品仍以“原”字號、“初”字號為主。
此外,張常委表示,目前物流快遞公司中轉分撥點路線規劃不順利、運輸耗時較長等問題也是制約和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新難題。
在其具體建議中,張常委希望政府加快推動電商產業,著力打造“隴字號”知名農產品品牌,并構建系統完整的農產品加工鏈以及倉儲、物流、銷售體系。
同時,張常委建議實現網貨產品包裝標準化;引導電商企業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保障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健全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機制,形成有力的市場品牌和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從而夯實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產業基礎。
張常委介紹道,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隴南當地發展電子商務的熱情高漲。禮縣蘋果、武都花椒、油橄欖、成縣核桃林等農產品已形成規模,且市場需求旺盛,由新電商的思維指導大電商、大產業的發展。隴南當地建立起了“產業+農戶+合作社+網銷平臺”的扶貧模式,網銷平臺后面有合作社,合作社后面有產業的可持續規模農產品支撐。
張常委說,隴南注重多領域、多渠道的層次融合發展,不斷拓展電商的發展空間,電商企業圍繞隴南特色產業開展精品產品進行開發,促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助力脫貧攻堅。